【YO! 這節目有毒】為什麼英文從小學到大,還是不敢開口說?

大部分台灣人都是從小學開始學英文,閱讀、寫作能力普遍不差,但為什麼很多人一到要開口說的時候,反倒無法勇敢用英文表達自我,甚至要跟外國人對談時就會本能想逃跑呢?


或許不是人人有機會全英文環境中成長,但我們仍可透過一些方法來克服「開口說英文」的痛點。這篇文章就要和大家聊聊,究竟我們心中跨不過的檻是什麼?可以怎麼克服?又有哪些練習英文口說的小撇步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線上收聽完整內容


本篇收錄【YO!這節目有毒】特別篇 #1 為什麼英文從小學到大,還是不敢開口說?帶你破解英文口說迷思 Podcast 內容精華 ,歡迎上各大平台收聽完整版節目內容:

為什麼不敢開口說英文?

一、偶像包袱


這或許跟我們從小到大受的教育有關,追求標準答案的教學方式,可能讓台灣學生變得普遍不敢犯錯。用英文表達時,腦中想的都是「文法這樣用對嗎?」「重音有沒有壓對?」,有時明明沒有講錯,但還是會越講越心虛。


一旦講出口的英文不小心用錯了文法,或是遇到不會講的單字支支吾吾,就會覺得自己表現不好而感到氣餒、丟臉,漸漸地就不敢輕易開口了。


二、用錯學習方法


只會背單字

大家習慣用過去在校應付考試的方式來學習口說,像是努力死背單字,卻不知道單字配合情境的用法,不僅無法融會貫通使用,而背誦的過程更加消耗精神和時間!


用中文系統思考

英文跟中文的語言系統其實差滿多的,台灣教育強調英文閱讀能力,會先背單字,才進入文法及句型;所以大家在學習英文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會很在意有沒有「聽懂」或「讀懂」整個句子。


加上我們習慣用中文直接翻譯,聽到一串英文對話,如果找不到對應的字,就會容易慌張,以致語句不順,無法順利表達,也就越來越不敢開口。


三、發音

發音也是很多人心裡難以克服的障礙,總是覺得自己的發音不夠純正、好聽,害怕自己講英文有「台灣腔」,可能會被取笑。


如何克服英文口說痛點?

一、放下偶像包袱


過去被升學主義綁架的我們,或許忘了語言存在的目的是「溝通」。我們常常糾結於單字、文法的小錯誤,但其實能否正確傳遞訊息、與對方交流才是重點;更多時候我們自認的錯誤,可能根本不影響對方對於整句話的理解。遇到不會翻譯的單字怎辦?那就用兩三句話描述即可,必要時連肢體語言都可以一併用上!


當你隻身到國外旅行,或被丟到語言不通的環境,為了生存下去,自然而然就會激發你的潛力,那時候也管不了文法正不正確,能夠順利問到路,或取得你要的資訊比較重要。


很多時候阻力都是來自內心的小劇場,如果我們一再錯過練習的機會,自信開口說英文的那天又更遙遙無期了,所以讓自己有意識地放下偶包是很關鍵的!


二、學會正確方法


中文的學習方式,是先學會唸,再學如何寫,例如同樣是ㄅㄠ的發音, 又分成包、苞、胞等;但英文在唸的當下,大概就會知道這個詞要怎麼拼了。所以英語系文化的人比較不受到「文字」的束縛,能夠從幾個單字來擷取話意。


如果我們能配合情境來記住單字的使用方式,比起每天硬背 10 個、20 個單字,反而能更有效率記憶!就像以前的英文老師時常耳提面命,背單字千萬不要只記對應的中文意思,而是連同例句一起看,才能真正掌握字義及用法。


三、破解發音迷思

對純正發音的追求是一種迷思。

雖然我們常聽到美國腔、英國腔,但光是在美國本土的腔調就有好幾種,不同地區、不同種族的口音也有差異,那怎麼樣才算是「純正」的發音呢?


以前可能看到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就自動認定他們是英文母語者,後來才發現很多歐洲國家母語不是英文,講起英文來也有腔調,但他們還是很敢開口說。再看看我們比較熟悉的香港、新加坡,講的也不是我們認知的純正美國腔,但我們還是會認可他們的英文很好。


進一步換位思考,你會覺得外國人發音不好而取笑他嗎?其實並不會。大多數人聽到外國人講中文,即便對方只會簡單的用語,腔調也很明顯,我們非但不會取笑他,反倒會稱讚他很厲害!所以真的不需要過度在意口音,彼此能夠溝通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口說練習小撇步

一、逼自己開口


主持人在大學一年級時,鼓起勇氣參加了模擬聯合國(MUN)社團,被逼著扮演各國外交官,用全英文討論國際議題,像是以巴領土紛爭、綠色能源政策等,對當時的她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但也因此讓她有機會接觸大量的英文,並且訓練自己有條理地用英文發表想法,甚至跟別人辯論,英文口說能力也在短時間內也大幅的進步。

回想起那段沒那麼舒適的時光,除了感謝還是感謝,謝謝那時的自己勇敢踏出第一步,也謝謝自己沒有選擇放棄。

另一位主持人也分享她讀研究所時,常常需要參加全英文的國際研討會,每一場研討會她都會為自己設立一個目標,像是 Q&A 時間一定要用英文問一個問題,或是在會後找海外學者至少講一句話,強迫自己用英文與他人對話,也能訓練自己的英文口說能力。

別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成長的過程絕對不會是舒適的,但唯有經歷過成長的痛苦,才能真正蛻變成更好的樣子,所以大家不要對自己太好(笑),適度鞭策自己可以增強成長的動能!


二、找人練習


如果有心想要練習口說,現在都可以找到不少付費和免費管道,例如:

  • 付費:一對一家教、會話班
  • 免費:語言交換、交外國朋友(或男女朋友)、讀書會


拜發達的網路科技所賜,要找到外國人練習口說在現代已非難事。除了在特定 PTT 看板、FB 社團可以找到語言交換的對象,有些目的性沒那麼強烈的交友軟體,也是認識外國朋友的管道之一,但還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自身安全。



其中,主持人也分享了大學時期和組英文讀書會的經驗,整理出四大關鍵要點:


1. 慎選讀書會成員

選對成員,讀書會就成功了一半!成員中最好有執行力強的人,才能有效組織團隊,確保讀書會能定期舉辦。當然,成員組成也會影響團隊氛圍,最好能夠營造出舒適安全的空間,讓大家可以不怕犯錯、勇敢發言。


2. 設定共同目標

有了共同的目標,團隊才能往一致的方向前進,但除了設定長期目標,讓成員「有感」的短期目標也很重要。舉例來說,起初讀書會組成的契機是要通過畢業門檻,但在距離畢業還有一年多的情況下,這個目標帶給成員的動能就十分有限。


後來成員又共同制訂出了短期目標,像是每讀完一本英文雜誌,就可以一起吃頓大餐等,慶祝過程中取得的微小成功。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帶給成員成就感,長期目標也顯得沒那麼遙遠了。


3. 立下團隊規則

相信在讀書會成立初期,大部分的人都是興致勃勃,想要好好做出一番改變;但隨著時間流逝,動力漸漸消失,讀書會也越來越難維繫。除了要有共同的目標之外,訂定大家必須遵守的規則也是一大關鍵!


尤其獎懲制度必須拿捏得宜,既不能過於嚴厲讓人萌生退意,也不能過於寬鬆以致達不到效果。例如當時讀書會的規定是,缺席滿 5 次就要請全部成員吃牛排,對於學生族群來說,這就是一個夠「有感」的懲罰,而缺席 5 次的規定也算合情合理。


4. 定期修正檢討

一開始訂定的規則並非固定不變,而應隨著讀書會的進行,持續修正調整。例如教材難易度、舉辦頻率、執行方法等,都要保有一定的彈性,藉由定期蒐集成員的回饋不斷優化。


三、自主練習


擔心找不到人練習口說嗎?在此推薦幾種自主練習英文的好方法:


1. 從聽力開始

聽力跟口說是密不可分的,多聽對口說一定有幫助。像是主持人從高中開始就很愛看美劇,近兩年則是著迷於 Netflix 上的脫口秀特輯,也從中學到不少生活用語和道地用法。即便沒有特別背誦影片出現的單字用語,聽久了自然而然就記在腦海裡,無形中也學會了不少英文用法呢!


2. 複誦模仿

看英美影集時,如果能夠試著複誦、模仿劇中台詞,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其實我們在學習母語時,就是透過模仿,在各種生活情境中,慢慢記住單字和句子的。同理可證,透過重複練習劇中台詞,把單字和情境連結在一起,英文口說自然會有所提升。


3. 自言自語

不妨試試用英文跟自己對話吧!一天結束前,給自己幾分鐘的時間,練習用英文描述「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我的感受如何?」你每天經歷的事情,就是最好的練習題材;當然你也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各種日常談話主題,像是旅遊、美食等。


建議練習時對著鏡子講,最好還能錄音錄下來,回頭檢視自己的問題和弱點。雖然一開始免不了有些難為情,但確實是很受用的學習方法。


4. 把隨處看到的英文唸出來

仔細留心你便會發現,生活中充滿了練習英文的機會,像是報紙、雜誌、廣告上出現的英文,你都可以試著唸出來,結合生活情境學習,會比死背單字更有效喔!

結論 

一、找到真正的 WHY


前面分享了這麼多,最終回歸「學習」這件事,其實最關鍵的還是有沒有「動力」;或許很多人一直沒把英文口說練好,是因為還沒找到非學不可的 WHY。


讓我們試著回想過去的學習歷程,當你有強烈的需求時,學習動力自然就不一樣!舉例來說,當你發現靠每個月死薪水買不起房時,你可能就會開始認真研究投資理財;學語言也是一樣,在開始學之前,要先想好自己為什麼要學。


在此也要提醒大家,考試只是檢核英文能力的方法,絕對不是你想學好英文的 WHY,如果你把通過考試當目標,可能對你來說動機就不夠強烈。可以進一步去思考,你想透過學好語言達到什麼事?例如到國外讀書、進入外商工作、出國旅遊不求人等;相信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在腦中勾勒海外留學生活的場景,會比冰冷的考試目標更有動力吧!


二、把英文變有趣


覺得英文教科書太枯燥乏味?試著把學英文變成有趣的事吧!選擇你感興趣的英美影集,或是外國 Youtuber 的影片,把這些影片每天當背景音在播,讓自己習慣英語化的環境。把學英文當成一件有趣的事,就不會對英文懷抱那麼大的敵意,也比較不會有過去求學時那麼重的壓力了。


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