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再起:投資人該如何因應股市動盪?

最近中美貿易戰開打,影響許多公司股價大跌,許多投資人開始紛紛詢問:「艾蜜莉,你對於中美貿易戰的看法是什麼?有什麼因應方式?」


在解釋這一題前,我們先說明什麼是「中美貿易戰」。



簡單來說,就是中美兩國在打戰,但打的不是軍事戰爭,而是你來我往的「貿易戰」。一下子美國針對某項產品加中國關稅,一下子中國又反報復⋯⋯在這個過程中,也造成股市動盪不安。

三分鐘搞懂中美貿易戰

以下把中美貿易戰的各階段列表給大家參考:


  • 第一階段前導戰。2017年4月川普曾在選舉時打著「把製造業跟就業帶回美國」的口號,並將把重點放在調查「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問題。


  • 第二階段美國部分徵高關稅。2018年1月美國對大陸的太陽能板和洗衣機分別增加30%、20%的重關稅。2018年3月9日,美國還表示將對進口鋼鋁課徵高關稅。


  • 第三階段2018年3月22日貿易戰正式開打。川普簽署備忘錄,並宣布依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指示美國貿易代表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以「懲罰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和商業秘密」,涉及商品總計達600億美元,還指示財政部限制來自中方的投資。


  • 第四階段中國的反擊。中國財政部4月2日正式發出公告還擊,對進口的美國120項水果及製品加關稅15%,豬肉製品20%。


  • 第五階段美國發布「301制裁」。對1300項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價值高達500億美元;中國也不甘示弱,對包含大豆、汽車在內的106項美國商品加徵25%關稅。


至此美、陸你來我往的貿易戰便展開了攻防,走一個「來互相傷害呀」的模式。直至2018年12月1日,雙方領導人在二十國集團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上舉行會談,才達成共識進行休戰,並設定了3個月的談判期限。


▼以下是中美貿易戰之間的週線圖。


1. 紅框處的紅黑K棒多空膠著,表示投資人一下被好消息鼓舞、一下子又聽到貿易戰的不利消息。

2. 籃框處為貿易戰降到冰點的悲觀期,所幸2018年12月雙方領導人達成和談休戰,至此之後股價一飛衝天。



(資料來源:日盛證券)


  • 第六階段重啟貿易戰。貿易戰已正式開打超過一年了,原本外界都以為中美談判順利。但2019年5月6日,川普忽然宣布中美談判遲遲沒有共識,中美關係長期陷入膠著,5月10日將把從中國進口的 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調升到 25%,此舉不但將中美貿易戰複雜化,也將對中美產業造成衝擊。


對於這個事件我的看法是:如果5月10日真的宣布了把中國進口的 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調升到 25%(筆者寫作日期為2019/5/7),股市可能會受到影響,但不一定馬上下跌。


因為我畢竟不能預測未來股價的走勢,只能說如果貿易戰重啟後,股市還能上漲或持平(利空出盡?)投資人自然是笑呵呵。但如果這一次的走勢像上次一樣下跌,我們價值投資人該如何因應呢?

投資人該如何因應這波大戰?

以下是中美貿易戰中,網友最常問我的問題:


Q1:如果像上次一樣,股市即將大跌,若手中持有股票應該賣出嗎?


A:大部分的人如果手中有股票,遇到大跌,就會急著把手中的持股賣出、停損,但我個人不是這樣的。

我認為當企業的競爭力和體質改變才會考慮賣出股票,而不會在中美貿易戰影響股價的情況之下賣股票。


Q2:承上,還沒進場者,現在是否是買進的好時機?


A:如果一檔股票體質健全,只是受到系統風險(大盤修正)而下跌,這個時候是用便宜價分批買績優股票的好時機!


我的買進方法:

1. 股價下跌到便宜價「分批」買進→ 等待的時間領取高殖利率股利。

2. 股價上漲到合理價、昂貴價「分批」賣出 → 可賺取波段價差。


使用買進好公司股票,不論漲或跌都能賺錢的策略,勝率高長期才能穩定獲利,心情也變好許多!


Q3:中美貿易戰會是引起這一次大型股災的導火線嗎?


A:我們真的無法預知未來,但可以為未來做良好的準備。如果您真的很擔心,可以買一些不受中美貿易戰影響的產業,例如:中華電信⋯⋯等等,但好公司也要記得在好價格買喔!如果真的有大型股災(大盤腰斬以下的那一種),好股票、壞股票都會一起跌,到時候用便宜價買進中華電也不是夢。


上次2008年股災時很多股票都跌到便宜價以下又腰斬了,所以如果您很保守,做好分批、甚至拉大分批買進的是很重要的。(原本買便宜價、便宜價9折、便宜價8折⋯⋯等,變成買便宜價8折、便宜價6折⋯⋯等,拉寬間距)。


結論:投資者要如何觀察這一波中美大戰造成的股市脈動?


我覺得價值投資者在觀察中美貿易戰的時候平常心就好,不要被短期的消息、波動給擾亂。跟著自己原本的計畫便宜買進績優股,然後漲高了就賺價差、不長時領股息,這是多們愜意的生活。「價值投資者夜夜安枕」,祝福你我都可以在中美貿易的亂流中心裡還有平安!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封面圖片來源:Gage Skidmore@flickr cc by SA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