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WC(Boom Bap With Conscious)是這樣誕生的

BBWC(Boom Bap With Conscious)是大概二月份分享的歌曲。大家在聽歌的時候可能不會想這些,但其實這些歌曲都是經過漫長的創作、錄製、後製,才完成的。


今天就來聊聊它是怎麼誕生的。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在滑IG限時動態,正巧聽到taro分享他的新作品在上面,於是我就開口跟他要了這首beat,而他也很大方地與我分享。 


taro是個年輕人(但跟我比誰不年輕,畢竟我就老),可是他是一個老靈魂,偏執地使用笨重的類比器材循古法來製作音樂。要知道現在有一套電腦軟體就可以編曲了,沒有人會想幫自己找麻煩,但是taro是為了追求他嚮往的golden age boom bap sound才這麼做,我覺得很屌。 


那為什麼是boom bap? 我的感覺是很多人都在做現在流行的trap,反倒是沒有什麼人在做比較老的boom bap類型,那麼既然我這麼久沒有新作品,就用我擅長演繹的方式回歸,往人少的地方去。 



我的習慣是拿到beat之後花一段時間聽,然後慢慢想像、解讀它的氛圍適合談什麼。taro的這首我覺得硬到不行,那既然如此我就直接把boom bap兩個字放在裡面;但我還是有我想講的話,而這些話已經不單是什麼「我的flow像機關槍」、「把餅做大」、「你女友跟我OOXX」之類自吹自擂的東西了。


大家最喜歡討論什麼是REAL,但最真的不就是忠實呈現自己與自己所處的環境嗎?所以歌詞才會有「儘管料不停地爆/有誰在乎工廠廢水不停的倒/你想嘻哈起來ok我覺得可以/但要談真實不真實就別活在虛假裡/」同樣的道理我也用在最新的〈我教你〉,但那又是另一件事了。 



副歌是最早有雛型的,是我在重複的嘗試接合boom bap跟其他英文單字時磨出來的。這首的副歌是刻意使用英文的,因為我想試試看它是不是也能觸及國外的聽眾;如果說trap在全世界都行得通,boom bap應該也可以吧?而確實在這首MV上架後好像有愛爾蘭的聽眾跑來留言,滿有意思的。


後面“be cautious, be cautious”雖然很簡單但是我原本煩惱了滿久,記得最開始好像是想寫“stay woke the world is cold”之類,但是副歌就是要讓它簡單,所以後來推翻掉了,變成現在這樣比較有記憶點。 


再來是歌曲結構的部分。這首歌比較稀奇的是它有三個verse,有好幾個人聽到第一個反應就是「這首有三段誒!」可是如果你去聽熱狗、蛋堡等人其實大多也都是這樣的安排,我覺得這其實也是在考驗一個饒舌歌手的敘事能力。


這方面我看過滿多討論跟研究,有說法是解釋為因為現代人接受到的刺激太多,很難靜下來把三個verse都完成,所以trap類型的副歌不斷重複唸唱,或是同樣字句的複誦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現在我也逐漸告訴自己——不要追求寫得又臭又長,希望可以在歌曲整體上面去考慮跟設定架構,不過在BBWC裡面我是有很多話想說的。 



我自己覺得寫得最好的是第三段。有很多巧妙的安排,尤其是疊詞的運用。朱自清曾經談論過關於歌謠的節奏,我覺得還滿值得參考。他說:「歌謠的節奏最主要的靠重疊或叫復沓;本來歌謠以表情為主,只要翻來覆去將情感表達到了家就成,用不著多話。反覆可以說是歌謠的生命,節奏也便建立在這上頭。字數的均齊,韻腳的調協,似乎是後來發展出來的。」


「repetition」也是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很喜歡談的,在不斷的反覆之中,變異就會出現,他也把幽默跟諷刺與其並列。這段verse裡面的修辭方式比較明顯的大概是隔詞組反覆,像是一開始出現多次的「很多人」以及韻腳「ㄛ」的密集使用;另外還有疊句(可能都要靠你媽 / 你媽說⋯⋯)等等都值得再三咀嚼。


有些是當下靈光一閃就寫好,但更多的是來回不斷嘗試唸唱跟尋找適合的詞彙與用字,耗費的精神與能量換來的是對得起自己的作品,我沒有遺憾。〈Boom Bap with Conscious〉是我近期釋出最滿意的作品(後面還有很多其他的嘿嘿嘿)。 


寫歌很有趣,創作的環節大概是作為一個饒舌歌手最好玩的地方了,如果想了解更多,就來押韻的學校找我吧。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所有圖片來源:老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