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型」、「低估型」的價值投資該如何操作?

老王在800元時買進股王「紅茶店」,隨後一路享受飆漲到1300元的快感。不過之後股價卻暴跌,而在此過程中老王一直不死心,覺得利空是暫時的,越跌要越加碼,最後「紅茶店」跌到只剩100多元,每張股票賠60幾萬⋯⋯


阿美在26元時買進「豐姨」,之後股價一路震盪下跌,最慘時跌到16元。但阿美覺得利空是暫時的,越跌要越加碼,最後平均成本約在20元左右。在股價落底後,因為業績與景氣轉好,「豐姨」股價又一路回到33元,阿美大賺65%!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疑惑,一樣是相信「利空是暫時的」,並且採取「越跌要越加碼」這個動作,為什麼老王慘賠,阿美卻賺錢?難道投資股票跟賭博沒兩樣,輸贏都只能靠運氣嗎?


在學習投資的過程,我們同時學到2種做法:一種是要「逢低加碼」,一種是要「執行停損」。這兩種做法似乎互相矛盾,因此讓人困惑,到底哪一種才是對的呢?



問題在哪裡,你發現了嗎?


投資的策略不是單一的動作,而是一套縝密的SOP、完整的邏輯。依據「順勢」(往上買)、「逆勢」(往下買)的策略不同,配套的作法就不同。


不管是用「總經分析」、「技術分析」、「籌碼分析」或「基本分析」(價值投資),來分析股票,都可以分別運用「順勢」、「逆勢」的策略。


股神巴菲特曾說:「我有15%像費雪,85%像葛拉漢。」


費雪是經典之作《非常潛力股》的作者,這本書道出了成長股的精隨,他用的投資法就是「順勢」X「價值投資」。


而葛拉漢則是巴菲特的老師,也是「安全邊際」與低估型價值投資等概念的始祖,他用的投資法就是「逆勢」X「價值投資」。


而巴菲特則融合兩家所長,走出自己的風格後,從1965年起至今,投資年複合成長率在20%以上,被封為「奧瑪哈的先知」。

 

不過往上買和往下買的邏輯和注意的重點不同,股神同時精通兩派,融合兩派所長,而一般人同時使用,卻很容易混淆。

成長型(往上買)的價值投資

「順勢」的假設邏輯是「趨勢會延伸」,相信「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所以買進強勢股、成長股,並且在個股失去成長動能之後賣出。

以「價值投資」來舉例,「順勢」的SOP如下:

 

1. 選擇財務條件優良的「成長型」公司。

2. 分析公司獲利的「成長力道」。

3. 估算「成長股」的內在價值(高登公式)。

4. 評估何時成長趨緩則出場,若一直維持高成長則續抱。

5. 停損時機:原本判定為成長股買進卻錯估,個股並未如預期般成長,此時宜當機立斷馬上賣出或停損。


往上買的方法,最該注意的地方,就是「趨勢何時停止」,而且要具備「良好的」財報分析能力,找到獲利、ROE不停地提升的「成長股」標的。


低估型(往下買)的價值投資

「逆勢」的假設邏輯建立在「均值回歸」上,由於「股市」就是「人心」,人是不理性的動物,有時會過度樂觀,有時又過度悲觀;因此造成股價的超漲或超跌,但那只是一時的,長期來說終將回歸應有的價格,所以只要分批加碼降低成本,最後買賣的軌跡就有如「微笑曲線」。 

以「價值投資」來舉例,「逆勢」的SOP如下:


1. 選擇財務「穩健」(或衰退不大)的公司。

2. 分析公司持續穩定獲利的能力。

3. 估算內在價值(股利法、股價淨值比法等)。

4. 耐心抱股、逢低加碼,直到利空遠去,股價回到內在價值以上則分批賣出。

5. 停損時機:除非剛開始便錯估,誤把壞公司當成好公司,以及好公司基本面變壞長期沉淪之外,勿恐慌性停損。


往下買的方法,最該注意的地方,就是分辨這一次股價被低估,是「好公司一時之間遇到麻煩事,還是企業永久的沉淪」。


這種方法通常配合著買進經營周期在10年~20年以上,幾乎年年發股息的龍頭股買進,由於有長久穩定的獲利紀錄,也有大型的法人(外資)長期觀顧財報,因此遇到地雷股停損的機會很小。看財報時只要注意,最近的財報和過去的財報相比差不多或衰退不多即可。

投資的邏輯不要混淆

以上兩種方法都是價值投資,這兩種方法都可以賺錢,但要特別注意的是,策略要做就要做整套,不要用A邏輯買股票,然後又用B邏輯出場。


舉例來說,當我們看好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成長趨勢買進「紅茶店」時,在成長趨緩後就要勇敢停利或停損,才能保住利潤或老本,而不是要催眠自己要逢低加碼。


而當我們評估面板業的衰退,不會傷及「豐姨」的筋骨,只是景氣循環的一部分時,股價越是下跌就要越高興,一直往下分批低接到第N批銀彈打完為止,千萬不要因為股價直直落就恐慌性「停損」。


所以到底是要「逢低加碼」還是要「停損」,是取決於投資策略。


而艾蜜莉的破檯法是屬於「逆勢操作」的價值投資。先有這層的認知之後,接下來的執行細節,我將會一一往下說。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