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低效率工作漩渦:「GTD」時間管理之術

歡迎來到閱部客,我是水丰刀。你或許也會有同樣的感覺,總覺得自己明明不懶惰、而且也不喜歡拖延,但總會納悶——自己的時間到底去哪了?感覺自己忙東忙西,忙得像條狗,到頭來卻沒有辦法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諸如陪陪家人、定期健康檢查、看一本書都沒辦法如期完成。


其實你只是陷入了低效率的工作漩渦,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GTD——時間管理之術」(Getting Things Done),「完成每一件事」或是「儘管去做」。


他一共有五個步驟,我將會依序說明,只要大家按著步驟進行的話,就可以科學的利用時間、不再忙東忙西!


第一步驟:收集

甚麼事情都可以丟進你的收集箱,例如老闆交代的事情、老師交代的作業、與同學的分組報告、遛狗、遊玩、既定行程,你想得到的雜七雜八的事情都可以放在你的收集箱裡。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拿起手機的備忘錄紀錄,只要遇到該做的事情就紀錄上去,隨身攜帶筆記本紀錄。除此之外你也可以使用其他種工具,像是EVERNOTE、記事本、文件夾、便條紙等等。但是,最多不要超過五種收集箱。


收集的用意在把大腦的壓力釋放到其他媒介上,能讓自己更能專心,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大腦很聰明能記得所有事情,事實上。你很容易就忘記了。

第二步驟:整理

當你收集好你應該要做的事情,一天整理一次即可,最好是在一天開始作業時就整理清楚。其中有七種類別你分別要記得:


  1. 兩分鐘內。
  2. 等待事項。
  3. 特定日程。
  4. 單步驟事項。
  5. 多步驟事項。
  6. 某一天事項。
  7. 參考資料。

第三步驟:組織

大略整理完後,接著就是管理分類你剛剛整理出的東西。


1. 兩分鐘內

基本上能在兩分鐘內處理的事情,就馬上處理吧!只要有收集到就馬上解決掉。


2. 等待事項

無法兩分鐘內完成,且這件事需要委託他人完成的。並定義事件屬性,「進展狀態」、「事項類型」、「責任人」。


3. 特定日程

此事件需要在特定的日期去做,這時就需要利用桌曆、手機、或是電腦版的月曆進行管理。


4. 單步驟事項

無法授權出去、並非在特定日期完成、需要盡快完成的事情、屬於一個人就可以幹完的事。


5. 多步驟事項

無法自行完成,且不是由你一個人決定時程的,通常會分解成多個時間與地點。如果你覺得多步驟太麻煩了,可以劃分成數個單步驟事項來進行。


6. 某一天事項

特別的點子、或是未來才打算實現的計畫等等。


7. 參考資料

這部分就比較簡單了。你只要建立起可以收藏你所有有興趣、或是有幫助的參考資料的收集箱,並試著替自己分類成自己想要的標籤!像是可以利用EVERNOTE收集所有你有興趣的東西,並分門別類方便你日後要找尋資料。


前面的部分你都可以利用手機、筆記本當作自己的收集箱,將要做的事情丟在裡面,然後就可以進行整理與組織。不過我這裡還是教給大家一種最簡單的辦法。


拿出五種的小卡,利用不同顏色分別分類為:兩分鐘內(白)、等待事項(紅)、單步驟事項(黃)、多步驟事項(綠)、某一天事項(橙),再用C字夾將他們夾住。特定日程就用月曆本、參考資料就放在EVERNOTE或是GOOGLE裡面。


第四步驟:回顧與檢討

組織完畢後,就是回顧上面你剛剛分出來類別裡的東西。每天工作結束前回顧一次,每周檢討自己一次,GTD有沒有妥善進行。

第五步驟:執行(DO)

而實際上在執行的階段中,要執行的內容只有三個。


第一個是:執行你GTD裡設定好的東西。


第二個是:執行你GTD裡面沒有但實際你需要做的事情,例如:主管交代的事情。


第三個是:整理你下一步要執行的東西,也就是重複GTD裡前四步驟。

END

GTD是屬於「無壓力」系統,因為在你執行階段的時候,不會再為其他事情造成分心、效率低下。因你在執行時,所有事情都在GTD系統裡。就算有突發不在GTD系統裡出現的事,一般情況下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問題。


若是你能養成這樣的好習慣,恭喜你,完成了一種科學的時間管理技巧,相信你在實踐的途中也能感受到GTD的魅力吧!


GTD之所以更多地被我認為是一種習慣:是因為你在任何時點的工作都是已經計劃好了的。只要有了空閒時間,就先看看日程;沒事的話,再看看地點相關的單步事項;再沒事的話,就看看多步事項,選取某個事項做項目分解;還是沒事的話,就找找someday裡面的東西有沒有可以現在來作的了;還是沒有的話,就只好開始蒐集任務了。


總而言之,你要養成好習慣:盡量不要幹你GTD系統以外的事情。除非你的GTD系統不夠完善,很多事情你根本沒有計劃進來,那麼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對你現在,今後短時間內、中長時間類,甚至一生的事情作一個規劃,並且把它們納入到你的GTD中來。


今天要問的問題便是:試著規畫你自己今天的GTD吧!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