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水彩學習 ⦈

有次和老婆去日本旅行,
住宿方貼心準備了一些給兒童的摺紙書和色紙,我們於是開心的摺了起來⋯
在老婆的指定下,我分配到一隻難度比較高的蝸牛

摺摺摺...
過程其實中都不知道為什麼這一步接下來是那一步、為什麼要先這樣做,再那樣做?
也不知道下一步對這隻蝸牛來說是哪個部位,
全程近乎不帶意識的跟著步驟走...




最後終於,得到一隻蝸牛了!
是一隻堂堂正正誰都無法否認的蝸牛貌無誤...
但總覺得內在有些說不清的空蕩感;

仔細檢視一下自己的感受後,
才發現原來是:現在要我再摺出一隻蝸牛,我做不到,
我發現我其實不明白剛剛是怎麼摺出來的。

忽然想到,這似乎就是多年教學來,最常聽見剛入班同學所提出的困擾:
『以前跟著畫都畫得出來,卻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畫卻又不會畫了』
『畫了很多年,卻總是覺得自己不會畫畫,不知道為什麼』
『其實不知道這樣做的原因,就是跟著做,結果好像只會這種畫畫的方式』

接著在第一堂課結束後:
『終於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了!從不知道因果可以拆得那麼清楚!』
『現在才知道以前都在做什麼,也才知道要怎麼應用』
『今天就可以回家嘗試更多種方法了!沒想到水份和顏色背後有那麼多學問』

是呀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才有可能延伸、變化、甚至獨立出自己的方法。
誠如在《關於水彩教學》篇我們回覆某篇留言的回應:
凡透過媒材來做表達,即便活動本身看似純粹感性,
我們仍認為:清楚了解背後原理,作品方能更接近心中樣貌

透過層層分析的方法來學習,
並清楚除了做到「結果」,更應理解「過程」。
探究每一個行為的原因、清楚每一個環節的變化可能性,每一步便能踩得更紮實、穩固,最終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文:S、侯彥廷 | 圖:侯彥廷 《紙蝸牛》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