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獨門學習心法:那些年,《論語》教會我們的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三句從古至今講到爛的名言,你是不是左耳進、右耳出,把至聖先師的話語當成了耳邊風?


嗨,各位BOOK們,我是水丰刀。今天要帶給大家的就是【孔子的學習心法】。


孔子可以說是我們華語界上影響最深遠的文人,不管是他的儒學、教育、理念,或是他的話語,都傳承了千年之久。然而不只如此,孔子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列為世界十大文人之首,可見孔子的影響力有多深遠。



那為什麼我會想要寫這篇文章?因為常常有許多人問我學習的方法,像是如何在學習的時候能夠快速吸收、要如何才能學的有趣,以及要怎麼樣才可以孜孜不倦地持續學習。


每次看到這些問題,我就不得不感慨:人類唯一從歷史上學到的教訓,就是不記取教訓。連傳承千年的教戰守則,都被我們遺忘了。


接下來就讓我來分享一下孔子的人生經歷,以及他長久以來歸納出來的學習心法吧!

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據說是某個殷商的後裔,不過因為家道中落,小時候窮過得非常艱辛,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不過這不妨礙孔子他想學習的動機。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因此他遊歷了許多地方、結交了許多朋友與老師,其中不管是學問比他高或是低的人,他都會主動求教,學習他們所會的知識,表現出他對學習樂在其中。


孔子20歲時生了一個兒子,家庭突然需要大量的開銷,因此孔子跑去一些大貴族家打工。他認真好學的個性,都把這些打工做得非常好,像是管理倉庫,他能把東西記得清清楚楚;像是放牧,他就把羊照顧得服服貼貼。不過收入依舊微薄,因此孔子決定再開始另一項副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就是:對於學習,了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孔子用他的前段人生說明了學習的重點——你必須樂在其中。


現在請BOOK們想想看,你拿到一本書,或是面對一門新知識時,是怎麼樣子的?


煩悶、排斥、恐懼,不知道該怎麼學習的人可能就會有這些狀況。


當我以後為人父母,我就會叫小孩盡量去玩,他反而會去讀書(笑)。另外,這也是填鴨式教育的問題,一味地把知識塞入嘴裡,而不是依興趣實施培養,那恐怕所有人都難以對書本產生興趣。

想要對學習樂在其中,就得讓興趣成為你的老師。

  1. 將好奇心放在第一位:想知道什麼,這就是原動力
  2. 勇於面對任何挑戰:挑戰自己面對未知的事物,找出心流時刻
  3. 實踐與回饋:將體驗到的東西分享出去

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剛剛說到孔子的副業,其實就是開辦講學廣收門徒。到了三十而立之時,孔子便開辦了私學,從事教育的工作,這時候相傳弟子來到了三千多位。不管是貴族或是平民,只要給十條肉乾(差不多是現在大學生起薪一個月)當作學費,他都願意教,可以說是有教無類。


孔子除了中途跑去當了一些官之外,他抱持著理念一路教學生教到五十多歲。他的教學不只是教會了三千多位的學生,也讓這些學生像星星一樣廣撒出去;當這些新一代的思想家開始散播他們智慧,也造就了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群星閃耀的美景。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指:透過不斷的練習與實踐,把自己所學的東西變成一項技能,就可以在取得成功的同時,獲得快樂的喜悅。

孔子即是把自己傳遞知識這件事,變成一項技能、一項職業,這樣在他獲得成功的同時,也獲得了幸福快樂。


舉一個常見的例子,當你辛辛苦苦背了許多單詞、學了幾句會話,卻鮮少實踐於生活當中,又怎能體會到其中的成功,以及跟外國人對話的成就感呢?

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接著在50多歲時開啟了仕途,在他的任內,魯國可以說是發展得非常好,但也因此引起了齊國的警惕。齊國便送了一堆美女給魯定公,導致魯定公陷於聲色犬馬之中不問朝政,孔子也在改革上吃了鱉,因此決定遠走他鄉,找尋認同他政治理念的君主。


他開始率領眾弟子們周遊列國,期間拜訪了一個又一個國家。孔子希望自己的仁政德治,能夠被某個君王所採納,但結果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那個時候的孔子很慘,被宋司馬追殺、與子貢失散於鄭、受困於陳蔡絕糧七天。


孔子流離了十四年之久,回到了魯國,繼續授課與修整古籍。直至孔子逝世,終年73歲。回顧他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指的是:如果你是一味學習而不思考,就會不能理解書本而陷入迷茫。


若只是一味空想,不去進行學習與實踐,那終究是夢想。我們必須將學習到的知識與思考結合起來,才能真真切切提高學習效率。


像是孔子就不願做一個書呆子,他努力宣揚自己的理念,決心要實踐自己的所學,也決定不做一個愛幻想的人,持續思考仁政的意義,同時一邊周遊列國。藉此他的人生智慧隨著考驗,一併來到了高峰。


試著回想一下,我們生命中學習最快的時候,其實往往是在工作上遇到需要學習的技能,或是需要用到的技能跟知識,然後在做的過程中去思考學習,這時學習的效率是最高的。「學中做、做中學」,在學習、思考、實踐中反覆交替,這樣才會真正提高效率。


因此BOOK們當腦海中有問題,像是一道數學題你不會解,就趕緊翻開參考書找尋解答,或是拿起書本直接請教老師與同學,去思考題目背後的原理。這樣才能及時學會你想要學的知識。


論語裡提及的讀書方法,就像是底層核心的學習法則,例如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意指:舊有的知識經由反覆的複習,可以得出一個新的知識,那你就可以成為一個老師了。

其實這點就跟「創意思維」很像,創意其實是來自於舊有的知識連結而成的新知識。


最後要問BOOK們的問題便是:你會用哪種至聖先師的學習法呢?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