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拋葉、九層塔、羅勒,有什麼不同?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超多料理老師都和學生們講過很多次,但大家總是左耳進右耳出。

已經有很多老師詳細的說過打拋葉的名稱和知識,像是有位鞭神老師,就以學術角度把打拋葉的介紹說得非常清楚,所以這裡我就不再重述,你們可以上網搜他。

在日常生活裡,人人也不一定會一直和朋友說這些枯燥的小知識(有些人聽了會認為交流了知識,有些人聽了卻認他人在賣弄聰明,簡單來說就是:看人、看場合。)

最近,托福在台泰國人娘娘,打拋葉這件事終於又再次被討論,很高興這件事終於又能被大眾注意到:)
因她固有的簡短影片的風格,只能在有限時間內指出「打拋葉不是九層塔」,我想我可以從自己擅長的地方去從食物設計、食譜撰寫的角度來做補充,來談談「打拋葉、九層塔、羅勒」。

× × ×



淺顯的說:
打拋葉、九層塔、甜羅勒都是羅勒親戚,
但品種不同,味道和口感也有些許差異。

先來一個比較圖,上至下分別為打拋葉、九層塔、甜羅勒差在哪裡?是不是很明顯看出不同了呢?

但味道差別的話,一次買回三種去聞、摸、吃、試菜,同時比較,就會知道最明顯的差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拋葉】

▸ 為什麼叫打拋?
泰國種聖羅勒( กะเพรา Ka paw )因為發音近似華語:嘎拋/打拋,所以在台灣的中文翻譯為:嘎拋葉/打拋葉。雖然我覺得嘎拋比較接近原本發音,但在台灣說「打拋」還是比較多人知道。

▸ 打拋葉除了做泰國料理,還能做什麼食物呢?
有人會將新鮮的打拋葉搭配香料,做成濕性的香料抹在食材上面或是成為燉煮食物的香味基底(其實這也能延伸到,泰國的咖哩是濕性香料居多,印度則是乾性香料居多,改日我們再談)。也有人把他切絲放入涼拌食物和沙拉裡,但因為它在其他料理不是主角,所以在其他菜色名稱上不會出現。

▸ 其他華語地區如何稱呼打拋葉?
打拋葉,普遍在廣東及香港被稱為:金不換。

我是臺人港媳,之前搞半天找不到打拋葉,結果原來這裡的人不叫打拋,叫它金不換。


▸ 其他華語地區,如何稱呼打拋豬這道料理?
台灣人說的打拋豬,在香港的泰國餐廳則也有不少人說是:金不換炒肉碎,但也有店家稱為香草炒肉碎,叫做香草炒肉碎當然合理,打拋葉也是香草的一種,雖然是說是香草有點太廣泛了。


這也是有原因的,部分在港泰國餐廳也像台灣的泰國餐廳一樣,也許會因進口成本、採購方便性、或食材在地化等諸多考量,也有店家完全不使用打拋葉而改為九層塔及多種香草混搭:更換菜名是正確的,因為真的沒有打拋葉在裡面!

消費者不一定會知道食物到了一個地方後被在地化後的改變,久而就知就會認為是他到了那個地方的樣貌。就像早期的台灣,也有不少人誤會月亮蝦餅是泰國發明,其實是台灣的泰國餐廳做出來再紅回去罷了,不過近年來因為許多人大力推廣正確的嘗試,已經很多人都知道了。


但是也有些時候,飲食會因為到了不同地方,而再發展出食材、形式、風味上的變化,去融入當地,就像我在香港,即使吃到台灣人開的餐廳,也會感覺到,即使堅持正宗,也多多少少在風味上有因應在地文化,和喜好做出改變,因為飲食文化習慣和口味偏好的確不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層塔】

中式料理中經常會使用九層塔,味道比甜羅勒強烈,有一點澀,葉子比較硬。用九層塔做的料理我都很喜歡,如九層塔炒蛋,反正我不會叫他打拋炒蛋。

▸ 為什麼在台灣會用九層塔取代打拋?
在台灣,因為不是在每一個菜市場都能買到打拋葉,得和泰國食品店或專門種植的農場訂購,所以會有替代性的食材出現,當然也有因為成本或食材取得方便性作為考量,所以逐漸地用風味比較接近的九層塔代替,但是久而久之所以打拋葉的真身,逐漸被「被在地食材取代」給淡化了。

▸ 九層塔除了當作提味的香草,還能做什麼料理呢?
母親在每一年的秋冬,都會用曬乾的整株九層塔,從根、莖、葉,都可以拿來煮青草茶,以及燉煮藥膳雞湯給我們全家喝,曬乾的九層塔,原有的強烈味道,轉化為帶有韻味的茶葉香氣。煮出來的雞湯,就帶著青草茶似的清新氣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甜羅勒
它的葉子又圓又大、又薄又嫩,所以除了做青醬。味道較清淡,所以如果你用甜羅勒做沙拉生食的時候,可以用手拍一下,讓香味香味跑出來。(如果是九層塔就不必拍一下了...)。

▸ 甜羅勒能做什麼料理?
通常做青醬會用甜羅勒,也適合做沙拉和涼拌食物,若是要用莫扎瑞拉和蕃茄及羅勒做CAPRESE,就會建議用這個,因為口感會比較好。料理內有海鮮或肉類的時候,也能增加他來減少腥味和香氣上的層次。

和熱熱的食物拌一下,或者切碎後灑在食物上。對了,自己煮番茄醬的時候,加入甜羅勒和烤過的甜椒,能增加番茄醬的風味深度喔!




>_<


****不能互相取代嗎?想讓你明白的幾件事***


料理有正宗、有融合(fusion)、也有到了不同地區後的進化

很多料理到了不同地方都會有改變,像蓮藕排骨湯,在港台,就有材料上的不同啊!或像羅宋湯,在俄羅斯香港、台灣,材料跟用料比例就不同,吃起來就差很多...台灣的偏向清爽,香港的番茄比例高有些店家會放入帶皮黃檸檬、俄羅斯則加很多甜菜根。

如果你是食譜撰寫者或者相關領域的人,只要版面沒有字數限制,那就盡可能的註明你做的是哪個地方的風格,如果你就是表明要做泰式打拋肉,那可能就要正宗一點囉!


+++

在求新求變的同時,也傳遞正確

如果打拋葉、九層塔、羅勒買不到其中一樣,用另一種替代使用的話,我會建議你要注意以下幾件事:

▸ 你還是得明白他們之間的差異
料理老師、食譜作者,便有傳遞正確資訊的責任。若你是食譜撰寫者、料理研究師、廚師或家政老師,無論你的影響力大或小,就算只有一點點,也同樣有傳遞正確的責任。也不要帶著嘲笑或高傲的態度去指責他人,這樣對方怎麼樂於接受呢?又或者要是不幸都曾犯錯了,也要坦然,並修正,把好又正確的事傳遞出去。

▸ 標上為什麼用另一項食材取代。
如果你是要做一道經典的料理,換了替代食材的話,名稱上可能就需要修改一下,並標注在改版過的食譜內。只要版面沒有字數限制,那就盡可能的註明:如果買不到的話可以用什麼取代,或者說明為什麼使用另一項食材取代(好比原本該是什麼食材,但是因為挑食/不易買到所以更換替代食材)

▸ 寫上,要是換了另其他食材取代後,食譜上可能會有的更動
因為換了食材的話,食材特性不同,食譜和做法可能會更動,會有不同技巧來讓料理更加分。

所以設計食物和研發食譜的你,建議要寫清楚喔~~

例如 九層塔被拿來代替甜羅勒做青醬的時候:

由於九層塔味道強,但容易澀。如果用九層塔替代甜羅勒做青醬的話,我會把橄欖油、松子、大蒜的比例增加,透過油脂去稍微減少舌頭上澀澀的感覺,還有運用大蒜的風味去平衡味道。並且,要是用了九層塔做青醬,我會跟家人說:「欸~這是九層塔做的青醬,不是甜羅勒做的青醬。」

例如買不到打拋葉的時候:

最容易買到的又有相似風味的食材,大概還是用九層塔,但要是真的換了九層塔,建議你在食物的名稱上,寫成「台式改良九層塔版打拋豬」(太長?)或直接叫「九層塔炒肉」吧!我很愛九層塔煎蛋,但我不會叫他打拋蛋喔~

+++


料理固然是創作,但特定宗教料理還是有「絕對不能換成某樣食材」的地雷存在

某些菜式也是源自特定宗教的食物,所以放了豬肉真的母湯啦!我以前犯過這種錯喔~丟臉死了!

+++

在餐桌上輕鬆地聊聊關於食物的事,也是食育!

許多人因為經濟或者環境限制,未必能接觸及認識到自己生活環境以外的其他料理、食材或者或風味的。 從小到大的飲食環境也會影響到對食物價值的認定,如果有人真的不知道,請當個體貼的大人,引導對方了解這件事,或輕鬆愉快的當作說個食物的故事,分享這個小知識時,請不要用知識去嘲笑別人喔,這對傳遞知識一點幫助也沒有。


開始食物設計之前,從飲食文化、食材、食物在地演變做相關功課。

我在食物設計入門課的第一章節,有提到如何做事前要做文化功課的重要性與訣竅,我這些都會有助於你在做料理創作前,更快的找到做事前功課的正確方向以及學習建立屬於你的食譜資料庫


本篇內容是將課程裡面會學到的技巧,活用在日常的應用示範。課程內容和本篇文章不重複喔!

歡迎點擊線上課程連結,看看課程的介紹。


→ 前往線上課程頁面,瞧一瞧課程介紹 →https://lihi1.cc/NPJ2z

*本文和課程內容不同喔!你可以同時訂閱文章頻道,也同時上課 :)


*課程內從前面四個章章節的基礎學完後,第五章還有應用示範料理,
     應用料理實戰也盡可能地挑選適合日常的食物,讓你更容易明白與實踐。

*也歡迎到網站和粉專追蹤我:
味嚼喃喃  https://www.nam-nam-nam.com
味嚼喃喃粉專 http://facebook.com/nam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