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 這節目有毒】專訪親子專家醜爸:心累有理,厭世無罪!父母別再糾結教養 SOP 了

醜爸(陳其正),育有三寶的家庭主夫,斜槓中文、教育、諮商、心理、會計的親子作家。取得美國心理諮商碩士後,回台創立《醜爸的父母成長教室》,藉由講座、讀書會、課程、諮詢,陪伴父母走過教養的漫漫長路。


和大多數的父母一樣,面對育兒現場的種種挫折,醜爸也曾數度自我懷疑:「是不是我不夠努力?」然而市面上的教養書幾乎都在教怎麼教小孩,卻鮮少告訴父母也要學著第二次「轉大人」。


歷經三個孩子的奶爸日常,深刻理解教養困境的他,是如何跟著跟孩子一起成長?又是怎麼在混亂中找到安定自己的力量?讓我們聽聽醜爸的分享。

▶️ 線上收聽完整訪談


本篇收錄【YO!這節目有毒】EP 5. 90% 教養書都錯了? 重點不是孩子怎麼教 ft. 醜爸|親子專家 Podcast 訪談精華 ,歡迎上各大平台收聽完整版節目內容:


▶️ 本集推薦給這樣的你


  1. 即將邁入家庭,感到徬徨不安的你
  2. 新手爸媽上路,努力戰勝混亂的你
  3. 現已為人父母,感到心累厭世的你


▶️ 訪談內容精華整理


Q1. 為什麼會去美國讀心理諮商碩士?


在我們那個年代,出國留學算是一種夢想吧!我大學讀的是中文系,但有修教育學程,所以有接觸過輔導,加上畢業後我在世界展望會工作,碰到許多偏鄉受助童,發現他們面對的大多是結構性和心理層面的問題,所以希望透過去國外讀書轉換跑道。


Q2. 後來為什麼沒有成為心理諮商師?


第一,雖然我有美國心理諮商碩士,但回台如果想要執業,必須補實習時數和準備國考,加上那時養育小孩需要有收入貼補家用,所以就沒有走這條路。再者,其實我越讀到後面,心裡對於諮商的功能就越存疑,因為經濟條件不好的人,很難藉由諮商得到協助,所以我開始摸索其他的可能性,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發展更多斜槓技能的原因。


Q3. 在什麼契機下創立「醜爸的父母成長教室」?


2008 年第一個小孩出生,那時我在美國找了不少教養書來讀,一邊帶小孩,一邊研究教養方法。直到第二寶誕生,才發現他們個性大不相同,也開始覺得市面上的教養書幫助有限。加上我自己的心理諮商背景,我理解到真正的關鍵是「父母」,大多時候我們都知道孩子如果這樣教會有什麼後果,但自己能不能做到、身旁的人能否給予支持,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此,我認為坊間很多教養書的方向都錯了,書中都在跟你說孩子怎麼教,但是對很多父母來說,他們越知道怎麼教孩子,自己反而越挫折,因為他們自己做不到,或是家人不讓他們做。所以我開始舉辦講座、讀書會,目的是讓家長們知道「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包含自己要如何覺察、如何改變。


Q4. 創立初期有哪些困難或挑戰?


2008 年 Facebook 剛進台灣,親子天下等教養平台開始出現,但那時我人在美國,不像其他親子專家可以找大型媒體合作,加上投放廣告的效果不佳,只能靠著一篇篇部落格文章慢慢累積內容。我自己寫文章時,不太喜歡下聳動的標題,或是過於訴諸情感的內容,但偏偏大眾還是容易被這類文章吸引,所以當時也歷經了一番掙扎。


究竟要迎合市場,還是堅持做自己?這算是我初期的一大挑戰,也是我現在仍舊在面對的課題。我後來的作法是培養自己的小團體,找到一群想法契合的媽媽們,累積到現在約 400 人,我舉辦的講座、讀書會主要也是服務這群人。


Q5. 如何從零開始經營個人品牌?


就是厚臉皮啊(笑)我那時其實沒有想太多,單純覺得這個主題很棒,希望跟大家分享。起初是借一間兒童書店的小角落辦活動,自製簡單傳單宣傳,印象當時只有 8 個人報名,最後來了 3 個,就是那樣子開始的。


有些人在還沒有什麼知名度時,會先透過免費活動來吸引大家,但我一開始就有收費。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因為看到免費而來的人可能不會認真聽,而講者為了接下來賺你的錢,一定也會留一手。不如一開始就為你提供的價值和服務定價,真正認同你而且有需求的人,自然就會留下來成為小團體的一員,這才是我的目標。


Q6. 從什麼時候開始打開知名度?在那之前有想過放棄嗎?


大概從我 2018 年出第一本書後,有越來越多人透過書本認識我,再加上早期核心團體成員的口碑擴散,累積了 2、3年後有比較顯著的成長。在那之前倒沒有想過放棄,一來是因為平常忙於帶小孩,所以有時間靜下來時,就會希望自己不斷有產出;二來是收到家長們正向的回饋,也會給我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Q7. 同時忙於寫文章、辦講座、帶小孩的你,是如何做時間管理呢?


畢竟人一天的時間有限,就算我們滿懷希望想要完成很多事,但事實上就是做不到,所以我會選擇把沒有那麼重要的事項剔除,剔除後給自己的壓力也不會那麼大。另外,我會抓住空檔練習「正念」,透過呼吸的調節,讓自己在短時間內(約 5 分鐘)可以穩定下來,才不會過度焦慮,也避免將上一件事情的情緒帶到下一件。

讓時間帶著我走,但從中找到安定自己的力量。

醜爸認為父母不需執著於教養方法,而是需要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Q8. 在眾多親子專家中,你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


老實說,我現在也還在找我的定位,因為新一代父母的想法和育兒觀念又不太一樣;所以一方面我會觀察他們的需求,另一方面我會直接表明觀點。例如很多親子專家都說不能體罰,但其實在很多家庭當中,體罰是一個現存的教養方法,當專家一直強調不能體罰時,許多父母只會越來越內疚,而內疚反而可能強化原本就不當的行為,所以內疚不能作為一個手段。


因此,我的做法是直接跟家長討論他們會怎麼體罰?在什麼情境下體罰?體罰時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我想要幫助父母真誠面對自己,認識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不要給自己和伴侶過度施加壓力。我個人的信念是,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法盡力,所以我不會跟你說要怎麼教小孩,而是你要先認清自己的狀態,並且從自身開始改變,這也是結合我過去的心理諮商特長。


Q9. 養育三寶的你,當時又是如何學習成為爸爸的呢?


我太太懷第一胎時,人在美國的我就買了很多書會來 K,剛好老大的個性比較乖,所以照著書本養都沒什麼問題。等到老二出生時,個性幾乎跟老大相反,當時的我雖然也知道自己需要改變,但真的遇到像老二這種很有個性的小孩,才更加理解自我成長的重要性。


過程中難免會有懷疑的聲音出現:「這是我的問題,而不是他的嗎?」「我真的不能改變他嗎?」所以我從理性上知道自己要改變,到打從心裡相信改變的必要性,並透過行動去實踐,中間經歷了很大的轉折。當然到了第三胎,也繼續驗證這件事,讓我更加確定這就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Q9. 你是如何不斷成長和學習的呢?


第一個是讀書,我涉獵的書籍種類蠻廣的,加上常常要帶小團體讀書會,所以時常透過書本吸收各領域新知。另一個是產出,寫文章和講課都是我不斷產出的方式,我覺得產出就是自我整理、檢視過去所學最好的方法。


Q10. 你多元的斜槓技能(教育、心理、中文、會計),是如何幫助你現在做的事?


我的教育背景讓我對台灣的學校體制比較了解,也會去研究課綱是怎麼制訂出來的,所以我在跟父母討論問題時,會從大的社會脈絡來看;例如先前大家熱烈討論 108 課綱,我就會讓家長知道課綱是隨著時代在走,重點是你自己有沒有跟著改變。


中文系的訓練則是對我寫作很有幫助,跟其他人比較不一樣的是,我寫文章時會從編輯的角度去想,而不是單純為了寫而寫,所以你會發現我的文章其實都不會太長,也會用編輯的觀點去做刪減,讓文章更容易閱讀理解。


我的會計專業乍看跟現在做的事不相關,但其實財務思維對我影響也蠻大的;例如我今天想要開一門課,不管有沒有開成都會有時間成本,我就會去思考我付出的時間成本能否讓我學到東西,變成往後的資產?還是我只想要有收入而已?


Q11. 你覺得「教養」是什麼呢?


當然隨著小孩年紀增長,父母會有不同的任務,但廣義來說,

教養是讓小孩認識自己,並且幫助他適應社會。

他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這樣的環境裡做自己會發生什麼事?他必須要能夠預期行為的後果是什麼,再決定要不要為這個後果負責,當然這會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累)


Q12. 你自認是一個什麼樣的父母呢?


我覺得我還算 ok 吧!其實孩子在不同階段時,父母的任務都不一樣。比如說有些爸爸不太擅長照顧小 baby,很怕一不小心弄傷小孩,或是當嬰兒一噴屎就驚慌失措(笑)所以可能在伴侶的眼裡,那個階段的他是個不合格的爸爸;但當小孩長大後活動量增強,他可能反而會是孩子很好的玩伴。


我在做的事情,就是讓父母認知到他們是跟著孩子一起成長的,至於要如何評價自己是不是好父母?我會建議他們在每個階段去看整體的親子關係是否融洽,而不是去檢視他們和孩子有沒有做到哪些事。


Q13. 你和伴侶之間有說好誰要扮黑臉和白臉嗎?


其實我們沒有特別分工,而是自然而然在不同的事情會各自扮黑臉和白臉。例如我太太比較重視孩子的成績,所以在學業上就是由她扮黑臉,但我不會因為我沒那麼在乎成績,就去當扯後腿的豬隊友,而是養成默契讓其中一人做主,另一人給予支持。


Q14. 你覺得原生家庭對於你現在的教養方式有影響嗎?


我覺得原生家庭的影響不一定是行為層面的,不是說你小時候被打,所以長大後打小孩就是合理的,而且有時候表現出來的反而是跟原生家庭相反的行為。我認為原生家庭的影響主要是跟人際關係、情感需求、情感表現相關;像是很多男性比較難正視內心的感覺,可能源自於原生家庭給他的「男兒有淚不輕彈」觀念,所以他在跟自己的小孩相處時,因為沒有過去的經驗,或許比較不懂要怎麼應對孩子的情緒。


但原生家庭對自己和伴侶的影響,在結婚後不一定看得出來,反倒是有了小孩後會比較明顯。在婚姻關係中,兩個人難免會有權利高低之分,但唯獨在小孩這件事上彼此很公平各佔 50%,所以很多夫妻在面對小孩的議題時,就會格外地堅持己見;加上大家出自本能想把自己的價值觀傳給下一代,所以一談到小孩的問題,夫妻衝突可能就會特別大。


醜爸時常舉辦講座/課程,與父母分享自我成長之道。


Q15. 結婚前會建議伴侶間先溝通小孩的教養方式嗎?


老實說婚前溝通不一定有用,我先前也想過開設產前課程,但後來發現實際用處不大,因為有太多事情是婚前可能想像不到,到了真正有孩子時才發現需要共同做決策,例如要不要無痛分娩、月子中心選哪一家......等。所以到底要怎麼擇偶?我覺得要去看對方自我學習成長的彈性有多大。


Q16. 許多父母會希望找到一套教養 SOP,但你認爲教養不需糾結最理想的方式?


一直以來許多父母都把教養的重點放在行為改變上,而過去的家庭觀念大多也是以控制為主,所以就會有很多 SOP 教你要如何掌控小孩行為;但現在時代變了,普遍開始重視兒童權利,以及孩子的個體獨立性。所以當父母遇到小孩的問題,我都會建議不要聚焦在孩子的行為,糾結於一套固定的教養 SOP,反倒把重點在如何跟自己對話,找到安定自己的方法。


當然這一切都要從認識自己開始,釐清自己的感受從何而來,此時的自已又可以做些什麼,當自己做不到時又可以怎麼應對,很重要的一點是無論如何都不要責備自己,如此一來便不會產生過度的壓力,也避免將壓力轉嫁給小孩。


Q17. 來找你諮詢的父母大多是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世界上沒有教養問題,通常是父母的個人問題,或是婚姻問題。

比較常聽到的問題是手足、課業、情緒管理......等,但其實這些問題背後真正的關鍵是「你怎麼面對你的孩子」,因為孩子同樣的行為在別的家庭中可能不是問題。因此,我反而會去挖掘父母提問背後更深層的問題,例如周遭是否沒有支援系統,很多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孩子本身,而是婚姻溝通有障礙,或是孩子的行為觸發了自己。


Q18. 跟我們分享你的人生觀


許多人會把「快樂」當作人生追求的目標,但我覺得快樂不應該是目標,我們要追求的應該是「滿足」,有了滿足感就會快樂。那要怎麼追求滿足?你必須在「當下」就感到滿足,而不是在未來達到某個目標後才感到滿足,你必須學會接納現在的自己。


你究竟能不能接納現在的自己,對生活中的每一刻感到滿足?如果你可以做到這點,那你自然而然就會感到快樂,這是我這幾年來很深的體悟,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課題。

尤其在親密關係當中,接納不應該是有條件的。

如果你要求對方要做到某件事,你才能接納他,那對方不太可能真的做出改變,唯有當他感受到被接納與被愛,才有可能相信你提出的建議是為他好;反之,如果你發現你無法接納現在的他,那你可能就要重新評估這段關係了。


Q19. 在親子關係中,讓你覺得最挫敗的事情是什麼?


很多事情必須耐住性子不斷重複做,即便常常產生自我懷疑,連帶有不滿的情緒出現,但情緒又不能發洩在孩子身上,畢竟你不能 fire 你的小孩,叫他去找一個新爸爸(笑)所以只能努力去轉化負面情緒。


Q20. 每個教養專家講的都不一樣,父母應該如何適從?


有些人看越多教養書越徬徨,因為他覺得每個教養專家說的都不一樣,但其實我們本來就應該提供不同的方法,試圖解決父母的問題。我覺得你每一本都可以去看看,但還是要覺察自己想解決的問題,以及背後想滿足的需求是什麼,自己去嘗試過後,才知道適不適用於你的家庭。


重點還是要找出自己真正在意的點,任何專家都無法幫你決定你要的是什麼,在不清楚自己要什麼的情況下,專家就算提供 100 種教養方法,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教。


Q21. 你覺得怎麼樣才能算是好父母?


我覺得會問這個問題的就是好父母,代表你會去思考自己夠不夠好,在追尋的過程中你一定會有所收穫和成長,我相信對孩子也會有正面的影響。


▶️ 本集彩蛋影片


誤會大了!親子專家帶你破解常見教養迷思 >> https://ps.yottau.net/3ach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