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 這節目有毒】專訪品牌花藝師NANA:「我想要透過教課,讓花藝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Nana Chen(陳穎緹),英國藝術系碩士畢業後,曾做過平面設計和劇場服裝設計,後再度赴英進修花藝。2014年回台創立個人品牌 Urban Botany,將在異地吸收的文化養分,轉化為對花藝的嶄新詮釋。秉持著「雅俗共賞」的初心,她也持續透過教學和出版,致力將花草帶進大眾生活,為日常風景增添色彩。

英國講求經典,韓國追求快時尚?花藝產業各地發展大不同!透過 Nana 的視角,帶來第一手的在地觀察。此外,她也會分享英國求學的親身體驗,個人創業的甘苦談,以及經營品牌的獨家心法。

▶️ 線上收聽完整訪談


本篇收錄【YO!這節目有毒】EP 15. 讓花草走進日常風景,旅英花藝師的品牌路 ft. Nana Chen|Urban Botany Podcast 訪談精華 ,歡迎上各大平台收聽完整版節目內容:


▶️ 本集推薦給這樣的你


  1. 喜歡用花草點綴日常,想落實生活美學的你
  2. 對拈花惹草情有獨鍾,想了解花藝產業的你
  3. 本身也是一名創作者,想經營個人品牌的你


▶️ 訪談內容精華整理


Q1. 過去的志向是什麼?


過去唸書時其實還沒有很確切的職業嚮往,只知道自己想往藝術設計類的方向前進,因此當時在英國讀的比較偏向純藝術的科系,英文名字是: Art and space 藝術跟空間。


在英國,這個科系並沒有分類地非常詳細,也沒有限制媒材及做法;老師會引導我們做事的方式,讓學生從各種方向及媒材去嘗試,等遇到擅長及喜歡的部分,再將它發展成研究。正是因為它沒有特定的規範及學習過程,可以從中看到藝術完整的面向。



Q2. 在畢業後,創立自己的花藝品牌之前,有從事過哪類型的工作?


我本身過去有利用研究所放假期間,在台灣的市集擺攤賣一些自己手作的小東西。而碩士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平面設計,不過同時也有在劇場擔任外聘的服裝造型。


當時服裝造型並不是一個 in-house 的工作,不過頻率也很高;當時的時間分配基本上是一到五正職上班,週末再去劇場協助。因此在成立品牌前,除了本業平面設計外,也零零星星接了許多劇場的服裝造型和視覺設計等案子,持續了大約5、6年的時間。


Q3. 在從事過許多與設計相關的工作後,最後怎麼會選擇花藝呢?


一開始會接觸到花藝,其實是在劇場擔任服裝造型的時候。當時有一場劇我需要做樹精,於是我就去找許多樹精可能呈現的意象。當時就有接觸到人造花、乾燥花......等這類的素材。透過這些材料,把植物結合進舞臺劇的衣服,滿令人耳目一新的。而植物、設計、服裝,這三者是可以連結在一起也很令我意外。


甚至延伸到插花這件事,它可能不只是單純插花,它可以是很多角色,融合在各個領域甚至是生活中。所以我就開始覺得花草是很有趣的媒介,因此便計畫再回到英國去進修。


Q4. 在沒有那麼多基礎之下,是如何從零學習花藝的?


當時並沒有那麼確切思考到「一定要去哪裡學」,只有單純的在想「要深入了解這件事」。去英國也是有點斷斷續續的前往,一開始的心態比較像旅行,在英國待一個月的時間,找了幾間花藝學院、上比較學術的課程。


直到當時申請文化部圓夢專案的補助,我才開始真正規劃起每件事情;這其實也是個推力,讓我必須要正式進修花藝這個選擇,才開始用比較嚴肅的角度去深入研究這個領域。


Q5. 學習花藝的初期,有遇到任何困難嗎?


太容易以本科生的角度去看待所有事情。應該很多設計、藝術人都有一樣的通病,會覺得顏色應該要怎麼配,反而會因此而被限制住了。一開始我的品牌也是這個樣子,當時的顏色就是冷色系、很乾淨的顏色,是直到近期才有比較大的轉變;我開始追求要把我原本討厭的、不喜歡的顏色做得更好看,會去追求

讓自己的作品滿足他人的需求,同時還是能夠維持品牌的樣貌。

(圖片來源:Urban Botany Facebook 粉絲專頁


Q7. 決定創業時,與家人有發生什麼衝突嗎?


決定創業時,初期並沒有預先設想要發展成多大規模,或是要走到什麼程度。可能我不喜歡把事情弄得太複雜。因此決定做一件事時,就是先實踐再看成果並調整,真的走不下去就再說。


一開始爸媽並沒有很支持,不過可能在求學階段,我就大概知道誰會站反對立場,誰會站支持的立場,但支持者會用比較低調的方式默默支持。我的做法是,先告訴他我想做的事情,再用了很長的時間去證明:「這個是可以養活自己。」


Q8. 創業初期,遇到什麼困難及挑戰?如何解決的呢?


應該每個創業的人每天都很擔心要沒錢了吧(笑),當時雖然有拿到補助金額,但扣掉出國進修的花費,剩下的錢也不足以開一間店。當時我在心裡對自己說:「我每個月只要付得起房租就好了。」因為我認為一個品牌應該要讓他走個1-3年才看得出來後續,所以我先追求打平,賺錢就是先規劃到2、3年後。但精神上壓力還是一直會有,所以當時我幾乎什麼案子都接,就是為了要把這個數字打平。


但幸運的是,當時遇到滿多貴人,也有受邀在救國團兼課。但裡頭學生的水平落差大,來上課的人未必是同一個族群的人,加上經費不高,除了要學習跟他們溝通,也要一直思考教學內容該如何調整,

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中,做出一個精美、不隨便,又有品牌風格的作品。

這是我在救國團7、8年的時間,花最多時間去學習的事。


Q9. 創業後花了多少時間,收入才逐漸穩定呢?


零零總總也花了快兩年的時間,但收入趨向穩定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花店事業很成功,而是因為兼課慢慢變成我的主業。我一直以為我是要做街邊花店的人,結果沒想到後來是教課教的很順利。但後來仔細想想,教課其實比較能夠傳達給大眾品牌的訊息——雅俗共賞。


如果沒有教課的話,多數人對花藝的印象,應該就是婚喪喜慶、有意義的時刻才會出現在生活中。但在海外,花藝其實是生活很常見的元素,他可能只是經過車站隨手買的一束花。

我想要透過教課,讓花藝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僅限於特定節日。

Q10. 經營品牌至今,總過做過哪些嘗試呢?


一方面是我們有持續在出版品牌的刊物,主要是希望能把上課的內容做的更具體化一點;也想藉由出版來奠定教學的水平,把我的知識及教學系統化,再透過出版讓它變得更有規模,這樣說服力也能有所增加。


再來因為我一直想要透過教學,來傳遞能夠內化在生活的知識:「就算你今天沒有持續上課,未來某天如果在什麼特殊節慶有花藝需求,自己也可以完成這件事。」所有來上實體課的同學,我都是以這樣的角度去教學並且傳遞知識。


去年其實並沒有打算要進行線上課程,主要是因為一開始設立品牌時,就沒有想過要主打一位花藝師;但後來因為疫情的緣故,我開始反思這件事;我發現現今這個時代,品牌的個人特色及形象愈來愈重要,我們的品牌或許也該要有所轉型,才能跟上大環境的節奏,因此才決定在線上課程做些嘗試。


Q11. 除了FB及IG,還有透過什麼方式增加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呢?


有一個滿特別的是,我們其實有品牌官網,起初只是想要更有一個品牌的感覺,但後來陸續有國外資訊平臺接洽,想透過花藝相關的文章,例如:來台北必逛的10間花店......等標題,來分享我們的品牌,透過這些平台分享,海外的華人反而也變成我們滿重要的一塊客群。


而這些海外華人會找我們,通常是因為他們要送花給在臺灣的家人、朋友、情人,這部分是我們一開始沒有預期的,所以我跟同事其實都還滿訝異,現在跟我們點花的海外人士反而比台灣人還要多。


Q12. 要如何做出品牌的差異化呢?


我覺得品牌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就是在網路上刷開一堆圖片的時候,你可以很清楚看到照片就知道是哪一家做的。這其實就是每個品牌的風格定義,也連帶跟品牌初衷有些關係。依我們的品牌來說,我們追求的其實是一個非時效性的創作品,所以如果我回去看我7年前的東西,他還很耐看的話,這會讓我非常開心,因為代表

我做的每一件事情,他都是不會被時間輕易打敗的。

(圖片來源:Urban Botany Facebook 粉絲專頁


Q13. 目前有透過什麼方式,精進自己在花藝方面的能力呢?


在疫情之前,我其實是會到處去上課。像之前我有去泰國進修,或許大家很難想像泰國可以上什麼花藝課,但泰國的花藝其實跟宗教是緊密連接的,當地的廟裡都會有真花做成的花串,他並不適用花瓣去作為媒介,而是用很硬的花芯。這個技術代表的不只是當地的美感,也包含了許多文化民俗在裡頭。除此之外,我也有非常大量的在閱讀或看影片,有滿多歐洲的花藝師在早期就有在進行直播,他直播的內容其實就是這個花藝師完成做一個花藝作品的過程,沒有其他多餘的東西。


其實我不太會去侷限自己一定要看什麼,不只是花藝,有時也會看些跟文化、創意、設計有關的內容,甚至是飲食。有許多餐廳會把花草加入他們的擺盤設計裡,看到這些內容我就會去思考,

是不是搭配不同的方式及目的,我的花藝也能衍伸出其他的意義?

會透過觀看不同類型的內容,持續激發自己新的想法。


Q14. 是因為什麼契機決定要開設線上課程的呢?


當時是在 2019 年的尾聲,當時疫情還沒有爆發,我其實是單純擔心一對一課程的受眾有限,加上課程單價也不便宜,所以100個人裡面,我可能可以觸及到的族群只有20個,但就沒有辦法服務到剩下80個人,這樣似乎有點違反我們品牌的初衷。


所以為了要能夠對更多人講話,我們一直有在思考課程轉型的模式。起初是考慮 Youtube 發布影片,但考量到平台的受眾組成,觀看 Youtube 的人通常並沒有在追求非常困難、專業的內容,因此我需要一個專業學習的平台,而會來這邊購買課程的人,都是對這門課有真正需求的人,所以才決定要在YOTTA開設線上課程。


Q15. 線上課程與實體課程差別在哪?有從中得到什麼收穫嗎?


線上課程給帶來的影響是,我開始會站在80%大眾的立場去講述一件事情。我會開始試著把我要講的內容簡單化,並且把教學的東西公式化;一切都公式化之後,他就會變得比較簡單,可以更有系統性的感覺。


對於品牌的收穫,大概就是走出臺北市吧(笑)。過去有滿多人跟我說過,我們的品牌看起來很有距離感。可能跟我們發布的貼文及拍照方式有關,我們一直在營造「在一個狀態中,好好欣賞花」的氛圍。所以在閱讀感受上,給人的距離感比較遠。


但線上課讓我意外的是,它非常跳脫我們以往的教學模式。而我們在一對一課程中追求的「與學生沒有距離感」這件事,也可以透過線上課程來達到。在開課之後,我們有陸續收到一些中南部同學的回饋,如果沒有線上課程的存在,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來上我們的課,也不會知道我們品牌對花藝的見解是什麼。所以我覺得線上課程是個讓去年的我自己及整個團隊,都有往前邁進一步的關鍵。


Q16. 接下來對品牌有什麼目標跟期待嗎?


接下來比較大的目標,應該就是希望能夠開設第二間店吧!因為現在的教室並不是在一樓店面,一方面是考量到來上一對一課程的同學可能不希望被打擾,再來是在主推一對一課程的情況下,我們並不需要追求店面要開在人來人往道路上。

但因為線上課程接觸到了更多人,就有翻轉了我原本的想法。現在的我,會想要在對更多人說話,所以就會開始思考好像可以回到我最一開始想開設街邊花店這個想法。雖然這件事並沒有一個很確切的時間,但第二間店應該就是我們品牌接下來的計畫。


Q17. 覺得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

明確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往什麼方向前進。

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一直提醒自己這件事。怕太隨波逐流去做多餘的事會耗費過多力氣,所以我常常會自我檢討,想要讓目前走的每個腳步更精準一些,讓自己的狀態能夠保持清醒的。再來,我一生可能在做這件事可能就僅有一次了,那在放棄前就盡全力把它做好,至少做到能力範圍,也會問心無愧。


▶️ 本集彩蛋影片


【獨家彩蛋】給花藝初心者的 5 個建議 ft. Nana Chen >> https://ps.yottau.net/3cap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