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創造感動只靠上課是學不會的


「體驗」正夯——體驗正夯嗎?


使用者經驗一直是被許多企業掛在嘴上——但是沒有真正著手去做的一件事。為什麼這麼說?很遺憾的,許多企業儘管關注架構、必要元素與SOP方法,其實並不真正瞭解優秀的作品為人們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一直以來參與過許多線上線下課程,好比說寫作課程、劇本式導引或者服務設計流程:這些課程首先都會以引人入勝的完美Demo來吸引你我目光,星巴克、維珍,不一而足;進而一步步將課程中所使用的創意發想工具發展成可遵循的流程和說明;最後帶領你使用這些工具,完成一項產品設計專案或者創意作品,結束工作坊或課程。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這些工作坊最後產出的同學作品,老實說,幾乎看不到令人驚艷的產出?


我大膽猜測,因為我們把「資源」和「流程」的地位凌駕於「內容」之上了。製造業的思維裡,只要流程正確,最終的產出就不會出錯,可以拿到市場上銷售。但是,不出錯的產品人們就會買單嗎?或者,只要人們有愛,再多的缺點我們都能夠接受?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吧。(這篇是舊文重新整理了,過了好幾年沒想到大眾對於創作的思維依然沒什麼不同。)


2013我曾參與一些社會運動,當時人民的憤怒因為一次次的事件正在高漲,而《你敢有聽著咱唱歌》一曲,在社運界甚至全台灣爆紅。(原諒我用了這麼爛的詞來形容,但是這是在企管圈溝通比較直接的詞彙)



這首歌由長期關注社會議題、投入社運的精神科醫師吳易澄,改編自悲慘世界中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一曲,並在2013/7/28於反服貿協議抗議活動閉幕首唱。說到情感的量化,在社運領域、藝術領域與業界應用,我都真的要感謝這首歌帶給我的東西。


YouTube趨勢經理 Kevin Allocca在2011年TEDYouth的演講中,談到爆紅影片的元素:


  1. 引領風潮者

  2. 社群參與

  3. 出人意料


很不巧的,這部影片裡面一個元素都沒有符合。


《你敢有聽著咱唱歌》就只是一個不太上網的中年醫生帶合唱團翻唱了三十幾年前沒版權*(感謝網友更正,其曲仍有版權隸屬,詳細說明如連結:悲慘世界音樂劇版權)的一首老歌。


創作者並不是意見領袖,合唱作品也沒有呼籲網友一起參加,把歌詞改編的方式也不是什麼創新的手法。


如果我們用提案和流程的方式來執行,很不幸的就會看起來像上面那一行字一樣一點賣點都沒有。但我們都知道事實不是這樣的。


但我們都知道,事實不是這樣。



這首歌在7/28上線後,兩天內在YouTube創造了至少15萬人次的瀏覽量——也就是說,這兩天當中每一分鐘都有五十二個人開始聽這首歌。在30日它更佔了YouTube觀看次數前六名的三名之多。


很驚人嗎?這才是高漲的情感理應展現的力量。


這個作品如果拆解成公式要依樣畫葫蘆的話,其實仍然是能夠拆解的:


  • 找出切合時事話題的經典作品或大眾熟悉的印象

  • 用共感經驗進行內容的二次創作


但是如果在眾多的課程或者公式中,只學習到應有的擴散元素和架構,一樣無法成為如此撼動人心作品的原生第一人,看之前瘋傳的社群梗圖古人撩妹語錄就知道了——容易模仿、容易複製,後繼者馬上把梗玩爛。(當然,如果純粹只是跟風趕流量,不做第一人也無所謂,但直接模仿和依照公式推出新形態內容我認為還是有一段差距的。)


再者,大家應該也有看到某些許多政治人物自製的撩妹語錄,我只能說慘不忍睹不是嗎。所以到這裡你是不是應該相信,靠著標準流程和架構,是無法想像出內容的最終影響力優劣的。內容只能靠,把它做完。


不要再規劃流程規劃一百年了吧,直接去做就是了。


再來,我們來談失誤。


這首《你敢有聽著咱唱歌》堪稱完美但是不是沒有缺點,例如內容歌詞「你的血我的汗沃落佇 Formosa」早早就有眼尖網友指出:「如果改成我的血你的汗可以更好,我流血、你流汗就好。」若是帶有惡意或者在企業操作中,這大可以成為一場公關危機,但是我們不在乎,我們一點也不在乎。


嚴重性跟產品說明書沒有寫清楚少一個連接槽大太多了,但是我們一點也不在乎,我們,一點也、不在乎;我們一起流血又流汗,都很好。


該是好好思考的時候了。


體驗所帶來的感動與深刻印象在於最終內容的深入程度,不在架構與要素。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封面圖片來源: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