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的基礎:為什麼版面要用這些元素

「不知道這次的視覺畫面該放些什麼元素嗎?」


其實很多設計師或創意工作者都有這樣的煩惱,就是在進行設計時,不知道該為畫面放上哪些視覺元素,導致設計稿的製作時間不斷延長,拖累了整體的進度;有時甚至還會在設計稿完成之後,才發現放了一堆跟主題沒有關係的視覺元素,導致風格跟主題完全不搭,使目標消費者無法正確的感受到,這個畫面真正想要表達的氛圍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表示你沒有用「客觀理性」的方式進行設計。


通常在進行商業設計時,我們會先進行文字聯想,再開始搜集相關視覺素材,接著透過客觀的分析與評估,找出商業與美學之間的平衡點。而這一整個設計的流程與方式,我們就稱為「情緒板」。「情緒板」是由能代表「使用者」情緒的文字、元素、圖片所拼貼而成的,它可以幫助你快速的找出設計方向,並使整體視覺風格更加符合設計主題。


「情緒板」的用途非常廣,不僅可以用在視覺設計上,還能運用在使用者介面的UI設計上,它可以定義視覺設計的5大內容:色彩、圖形、質感、構圖、字型,是設計領域中應用範圍較廣泛的一種方法。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製作「情緒板」的步驟流程。

製作「情緒板」的五大步驟

1. 關鍵詞

針對主題目標想一些關鍵詞。

例如:旅遊→開心、飛機、大海⋯⋯等。


2. 關鍵詞聯想

針對關鍵詞進行聯想,得到更加詳細具體的關鍵詞。

例如:旅遊→拖行李箱、坐飛機、躺在有陽光的沙灘⋯⋯等。


3. 顏色

針對主題目標想一些相關的顏色。

例如:旅遊→藍色、白色、綠色⋯⋯等。


4. 尋找素材

針對剛才關鍵詞的聯想與相關的顏色,去尋找適合的素材照片,並排列拼湊成一整張大圖,這就是「情緒板」。


5. 視覺設計

針對「情緒板」進行客觀的分析與評估,將當中適用的素材,組合到視覺畫面上。

這邊要特別注意,適用的素材不一定全部都要放上去,要依畫面的整體需求,去做素材組合的判斷。


現在你可以知道,原來在設計稿上所呈現的元素,都是從文字聯想轉變成圖案之後,再從當中選出適合的元素來用,所以下次在開始進行視覺設計時,記得先使用「情緒板」,這樣才是正確又有依據的設計方式,絕對不要再自己空想、亂想或隨意擺放元素上去了喔!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所有圖片來源:RO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