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隨時可以選擇:學習「冰山」理論,接納現狀的自己

因著近年薩提爾模式在台灣走紅,「冰山理論」也隨著廣為人知。冰山講得是一個人的「行為」是我們看得到的部分,但影響其行為的感受、觀點、期待等,卻像冰山下的部分不為人知,卻提供了人際溝通時最重要的資訊。


例如,A先生在公司總是和顏悅色,逆來順受,不是因為個性好、也非不好意思拒絕別人,而是內心深處渴望獲得他人的肯定,才能肯定自己。如果你是A先生的朋友,不斷告誡他「不要當爛好人」,「你就是人太好,做人有時要自私一點」,這些建議都將石沉大海。如果他無法從內在接納自己,將持續向周遭的人索求更多的肯定。


所以學習冰山,不是為了搞清楚自己後,把所有的資訊都告訴別人。從上述的例子來看,如果A每次答應別人的請求前,都告訴對方:「其實我現在很生氣,但我覺得幫助人是應該的,而且期待你可以看見我的付出,因為我很需要被肯定。」大概會得到一句:「不高興就別幫啊,講那麼多,神經!」當然若對方是很親密、可以信任的親友,類似的分享可以促進關係,只是通常我們不這麼做,我們會把焦點放在「自我覺察」,及「接納自己的現狀」。

自我覺察:我到底想怎樣?

以上述A先生的例子,當同事要求他「順便」時,很快就覺察到自己的生氣,發現自己正想委屈自己以得到別人的肯定,有很多的不情願,但更多的是害怕。以前覺得自己是在「做好事」,但現在清楚知道答應這些要求是為了「覺得自己有用」。

 

這個覺察讓A先生更靠近自己內在的聲音,也看見自己處在很尷尬的狀態:幫,還是不幫? 幫,小事一件,但內心的難受真實的存在,也無法說服自己「沒關係」;不幫,貌似對得起自己,但整個人渾身不自在,更深怕在他人眼中「沒有價值」。人家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他則是左右為難加裡外不是人,該如何是好?

接納自己的現狀:勇敢選擇,體驗歷程 

上述的「自我覺察」並非在幫助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自我覺察本身即是目的。當我們看見冰山下豐富活躍的感受、想法、期待、渴望,很多人第一件事會開始「分對錯、好壞」,於是又再次自我限制,無法做出新的選擇。



當自我覺察帶出許多不同面向、層次的自己時,我們可以就是單純的「接納」,而非執著於找到最完美的解決方案、不能錯的行為方針。即使是跟過去一模一樣的選擇,我們卻擁有全新不同的體驗。例如,A先生即使仍答應同事的要求,卻真實覺得委屈,但也知道自己還沒有能力拒絕,於是暗暗下定決心,若同一個人再提出要求,他要裝病!


裝病不是什麼妙招,但從「無意識的覺得自己是個好人,但自我價值低落」到「有意識的選擇裝病落跑,至少不用每次都吃虧,自我價值小小提升」,已是轉變的開始!

行不行都可以,持續接觸自己

無法做出不同的選擇,通常是因為害怕改變後的結果無法預期,但若我們把焦點放在「選擇時體驗自己的力量」,而非「好的結果才能證明我的價值」,每次的選擇都是好的。


當我們愈體驗自己的力量,也愈能面對每次選擇,也愈可能不以好壞對錯來衡量這些後果。


漸漸的,我們接受自己當下的每個樣貌,雖然仍舊擔心害怕,但知道這就是目前能做的,也願意面對隨之而來的後果。


人生將持續出現數不盡的問題,我們也同時擁有豐富無限的資源可以面對。日子一天天的過,不同的是我們要帶著好奇心冒險,還是僵化的「度日子」呢?

 

我們隨時可以選擇。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