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孩子有了「自由」,丟了「自律」?放手讓他飛的三個步驟

該放手就放手,放手讓他去飛,彼此越早開始練習,飛得會越好,父母也越輕鬆。在還有能力看他飛得好不好時,才有機會幫他修正飛翔的方向和角度。 「孩子,我準備放手了。請你拿出自律換取自由,不要丟失了你自己。」這是我們最好的約定!

「孩子,我準備好要放手了。」


「我媽整天只會用小時候的那種方法管我,從小事到大事都不放過,嘮嘮叨叨煩都煩死了。我都幾歲了,還念個不停,我已經可以自己判斷,也努力跟她溝通了,可是她永遠都不放心,我都快崩潰了。」在爸媽眼裡,那個一直不成熟的小孩,其實很委屈。


「你就是太嘮叨,孩子才不願意跟你溝通。」


「你太嚴格的話,最後只會養出很會說謊、鑽漏洞的孩子。」


「孩子都二十歲了,你還不放手,還要像小時候那樣管他,他當然會跑掉。」


「你幫他做太多了!讓他去試,他知道後果就會懂了。有時候就是得讓社會來教,社會教得比爸媽還快,你讓他去,他就知道你的好,就會長大。」


在眾人眼裡,一直不放手的父母,好像是不懂教育,犯了嚴重錯誤的老人。


「老師,我的孩子整天跟同學騎車亂跑,書也不念了,也不跟我講話了。功課都被當掉,還吵著要休學去工作找自己,全部的時間都跟女友或同學在一起,我真的很擔心。他又不跟我講話,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那個被嫌到無路可退的爸媽,是徹底的不知所措。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


孩子逐漸長大之後,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開始想飛、需要飛,也不得不飛了。他開始有了同儕朋友,開始接觸外面的世界,知道框架不再是爸媽所限定的那樣,同學的框架比他更開闊,同學的爸媽也比自己的爸媽更開明。身而為人,大家都不喜歡限制,都喜歡被尊重,有更大的自由。於是,孩子開始不服管教,開始爭著要你放手。


放手,是別人說來輕輕鬆鬆的事,因為他們不需擔心,更不用承擔後果。別人的話一點也沒錯,的確是該隨著孩子的年紀一點一滴開始放手了。因為,再怎麼愛孩子,也不能保護他一輩子,再怎麼不敢放手,最終還是得放手。

 

只是,放手真的很難。


孩子長大是該自己承擔後果了,但如果後果大到無法收拾,丟三落四錯誤百出,沒有能力,沒有定性,乃至誤入歧途。這些後果,就算是孩子得自己承擔,父母也永遠逃不掉無盡的擔憂。


親子間的糾結,一直在於「孩子沒辦法讓父母安心放手」,以及「父母沒辦法相信孩子能夠獨立」的代溝。親子間,一個覺得自己已經長大,管教是煩;一個覺得他永遠都是小孩,管教是愛,彼此從本質上就沒有共識,永遠無法和解。所以孩子越大之後,溝通就越困難,一到青春期,當他們看到別人的爸媽更開明,親子間的拉扯就會更嚴重。


放手,真的很難!放手,也是需要步驟練習的。

一、「放手」不在於標準時間,而在於讓人安心的態度。

總有一天要放手,就像我們成為了大人,走到獨立生活之前,都有著爸媽放手的那一刻,但「放手」的問題不在於一個標準的時間,而在於一種讓人安心的態度。


孩子讓父母放心,哪怕才國小二年級,也能放手讓他自己煮飯、回家、玩3C平板;孩子自制力不足,個性起伏不定、無法分辨是非,就算已是不惑之年,恐怕父母還是跟前跟後,隨時準備善後。

世界上最危險的事情,是「丟失自己」。

我的學生中有又會玩又會讀書的,也有只會玩不會讀書的,還有只會讀書不敢玩的。那種最好呢?應該就是第一種吧。會玩會讀書的,不是因為聰明,而是自律。定力很強的小孩,去夜店玩只是開闊視野,跟著玩手遊,只是瞭解大家的流行,時間到了,他一樣書沒少讀,工作表現沒讓你擔心過,一切都搆不上上威脅。沒有定力的孩子,不敢碰一點誘惑,或者隨便一點誘惑就會迷失自己,忘記自己的方向。


把是非善惡的標準深植於心中,直到獨立後都能有正確的判斷,學會保護自己並且不妨礙他人,培養定力與自律,才是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才是放手與否的重點。

二、從「重建信任感」、「重建溝通模式」開始

「我不知道何時孩子已經夠穩定成熟,不會被外界影響?」


「我不知道他能不能讓我放心,他一直以來都狀況不斷,常常說到又做不到,最後我只好嚴加看管。」


有時不是父母不願放手,而是子女沒辦法讓父母放心,長年累月的信任感消失殆盡,放手就像放他跳進懸崖一樣。


放手不該是親子爭執的重點,重點應從「重建信任感,從小範圍的約法三章」開始,像小時候父母為孩子建立行為標準時的累積點數一樣,一次次累積確認,一次次讓他在完成承諾時,又再往前一點。


父母開始放手的當下,一定要跟孩子建立好遊戲規則,遊戲開始之後,就要閉嘴安心讓孩子去試,我們只要從旁觀察就好了。重建信任的過程,也是重建溝通方式,不要翻舊帳,不要嘮叨;翻舊帳與嘮叨只會不斷回到過去的模式,重建信任是把彼此當成白紙一樣,是雙方一起制訂規則、完成並打勾的過程。


你給了機會跟空間,但他自己做不到,該賞則賞,該罰則罰,之後的收回或重設標準,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開放晚歸,就從「設定晚歸時間,是否遵守」開始,再到「逐漸延後」,直到「不需為他的作息擔心」結束。開放騎車,就從「確保安全」開始,從第一個月的不安心,到第二個月、第三個月,當一個個月過去,這件事就能逐漸放手。


如果孩子做到了,請給他應得的自由,他才會把你的放手視為珍惜,才能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三、自由是把雙刃劍,自律即自由

父母必須教導孩子,要為自由負責。自由是把雙刃劍,建立在自律上的自由,才有意義,而無法自律的人,獲得太多自由只是加速毀滅。想要獲得自由,只有拿出自律來交換,才是最好的方法。

想獲得什麼,就得證明你值得擁有它。

從小就把標準潛移默化在小孩心中,待放手那一刻,就能比較大方坦然。


除了「善惡是非的判斷標準」之外,「越自律越自由」,才是獲得自由的真諦。不論孩子或大人,自律與自由都是畢生追求。


該放手就放手,放手讓他去飛,彼此越早開始練習,飛得會越好,父母也越輕鬆。在還有能力看他飛得好不好時,才有機會幫他修正飛翔的方向和角度。


「孩子,我準備放手了。請你拿出自律換取自由,不要丟失了你自己!」這是我們最好的約定!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封面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