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記帳開始,讓孩子學會控管消費欲

為給孩子一場有感的金錢教育,這堂課的作業是學會製作「個人的」消費紀錄。也就是說,若某筆金額是全家共用的支出,就得以除法算出每個人的平均消費。有些項目很快就能抓出數據,例如教育方面的支出或每年繳交的保險與稅金。


有些項目則難以抓出每個人消費多少,例如:自有房子要不要列入居住成本?這點我請他們和父母討論,並同時探討:如果該房子要出租的話,每個月的租金大約是多少?至於飲食的部分,外食是比較容易記錄消費金額的,自家烹煮的則不易精算。像這些乍看找不到數據的項目,我請學生耐著性子學習如何去分析、估算。


自己找答案,也是一種能力!


Step 1 學會記帳:一周消費紀錄調查表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都希望孩子不要死讀書、讀死書,可是每當碰到活動或課程時,自己卻又變得急躁、不耐煩起來。這次作業,其實可以直接每人發兩張學習單,請他們填填答案就交差了事,但潛藏在心底的教育良知讓我就是無法如此教完這一課。而且,我自己也有孩子,希望他們從小就能具備理財頭腦與金錢觀。那麼,該怎麼做呢?


理解自己每天的花費狀況,應是首要之務吧!尤其,國小階段的孩子的金錢支出很單純,再加上他們「雜務」不多,要養成記錄花費的習慣正是時候!可不像我們現在身兼數職,消費與支出不單單是自己的,還包括整個家庭的開銷,內容可要複雜、難記多了。


正逢連假將近,我向孩子提出要求:「放假的時候應該有很多人都會出去玩吧。來,記一下你們這次旅行的花費!」


從大家都喜愛的旅遊著手,可順利開啟孩子對「花錢如流水」的認識。光是門票、住宿、交通的支出,累積起來數目可不小。他們將發現這項事實:「養孩子其實蠻花錢的!」從一次旅遊的開銷記起,再將記帳範圍逐步延伸到全家這兩週來食衣住行的詳實紀錄。



Step 2 省思寫作:〈我的經濟活動報告〉

最初,當孩子開始記帳時,都覺得「錢是花越的少越好」,因此一反常態的節衣縮食,深怕自己成為班上的「貴公子」或「貴婦」。但,過與不及都非正確的消費理財觀!像我們班上的陳同學公開他的「極簡生活」,同學幾乎大為折服,還有孩子感嘆:「真想把他當神來拜!」這時老師就得出面提醒:「錢並不是花的越少就越好,而是要把錢發揮到最高價值。」他們才轉而注意數據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這次記帳初體驗,從收回的學習單來看,我相當肯定大部分孩子認真執行的表現。他們開始學會推算媽媽煮一桌飯菜需要花多少錢;開始注意到自己與手足每個月補習費的多寡;仔細觀察油價的漲跌、房產的價值……這些跟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問題,透過這項活動讓孩子有了省思的機會。


圖片來源:pixabay


有人提到,以往看爸媽到加油站加油,覺得事不關己,現在卻會開始擔心油錶跳太快而讓家人承受經濟壓力。也有人檢討欲望型消費的危險。有位學生在作文提到:「某次到麥當勞看到可愛的玩具,就和妹妹要求媽媽各買一個;結果,回家拆開後才發現這玩具其實沒什麼好玩,就偷偷丟到垃圾桶。後來媽媽發現了,我們被臭罵一頓,自己也反省了當時錯誤的消費行為,決定不再犯。」


不少孩子也開始對父母投資大量金錢讓自己去補習一事有所理解,他們以往可是從不曾正視過這件事呢!


當然,逐日記錄各項開銷對孩子來說是種約束。有孩子坦承自己不喜歡做這件事:「這可能是我這輩子唯一會記帳的一次了!」


其實,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雖然只是拿起筆來寫下一些數字,但也能提醒自己用的每分錢都得來不易。無論孩子喜不喜歡記帳,我都鼓勵他們保持這個習慣,並且多注意日常生活裡的各種經濟活動,希望能幫他們及早建立正確的金錢觀。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出版《溫美玉素養趴》,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