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瞪什麼瞪?我都60歲了,你才幾歲,讓座給我是會怎麼樣?」一位坐在博愛座上的老者大聲斥喝,眼前的年輕人只是低著頭,不敢出聲。
這是我搭捷運親眼看見的,就發生在我面前。在此之前,我對博愛座的印象就是,別坐,寧可讓給有需要的人。但是,在目睹這事後,我想起老子所說的:「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
當我們限定了博愛座,的確幫助到某些人;但是,會不會也讓博愛座,成為某些人審判別人的權杖呢?故事是這樣的。那天,我搭捷運,一路上,位置陸續被乘客坐滿了。
車門一開,一位穿著體面的老者匆匆進來。看著坐滿的位置,感到一陣焦躁。這時,他的目光,掃到一位坐在博愛座的年輕人,像發現新大陸般,老者趕緊走過去。
他跟年輕人說:「你這位置應該讓給我坐吧!」年輕人顯然是剛下班,滿臉倦容,帶著口罩,不知道是不是病了。聽到老者這麼說,年輕人只好站了起來,把位置讓給老者。
我原本沒太注意,直到老者吼聲如雷,蓋過列車疾駛的聲浪。
「你瞪什麼瞪?我都60幾歲了,你才幾歲,讓座給我是會怎麼樣?」老者疑似因為年輕人看了他一眼,覺得他心不甘情不願,大發雷霆。年輕人沒說話,只是低著頭,像是做錯事的孩子。
「本來就應該要讓座,連這點道理都不懂?怎麼,不服氣嗎!要不要找警察來評評理。」佔據道德高地的老者,聲音越來越大,理直氣壯。
車廂內的氣氛很僵,年輕人沒回應,老者吼不停。不時還找坐在附近的老者加入陪審團,審判這位年輕人的罪行。
就當我正在猶豫,要不要出面緩頰的時候。老者的手機響了。
「喂!舅媽啊!我正要回家啊!」老者口氣一轉,煙硝味散。「舅媽你最近身體有沒有好一點,我很掛心你啊!上次帶給你的藥吃完了嗎?」像是變了個人似的,盡是關懷之意。看來,老者舅媽的這通電話,救了這位年輕人。
幾站後,老者下車,幾個乘客經過年輕人身邊,慰問了幾句,要他別在意。年輕人點了點頭,但掩不住道德暴雨後的寒顫。
看見老者前後的反差,讓我想起了陶淵明。陶淵明出任彭澤令前,擔心兒子難以自持,派了個人到家裡幫忙。
但是,他特別叮嚀兒子要善待人家,為什麼?陶淵明說了這麼一句話:「彼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意思就是,他也是人家的兒子,你要好好對待人家。人與人間的相處,要的不就是這份同理與尊重嗎?
老者對舅媽的溫暖關心,對眼前年輕人的喝斥指責,在我腦海形成最強的反差。博愛座是該坐的,只是,理直,不見得要盛氣凌人。
博愛座應當是溫柔的提醒,而不是道德的枷鎖與審判的權杖。
老者的怒吼,年輕人的無語,這幕衝擊的畫面,在我腦中,遲遲徘徊不去。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 訂閱歐陽立中的專欄,不錯過新文章通知。
- 延伸學習:演說冠軍教你「提升創造力-用故事說服人心」
封面圖片來源: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