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股民都知道,近期股票籌碼似乎越來越受到重視了,那麼在三大法人當中我們最該看哪一個法人呢?
我個人偏好每天都要觀察「投信」買賣超的動向。為什麼我不選擇外資;卻選擇投信?就跟著妮可一起一探究竟吧!
這一篇想來跟大家討論關於「 投信 」的三兩事。
一、投信是什麼?
二、投信跟外資的買超差異
三、投信持股比例超過__%就要留意出貨!
四、進階學習:投信作帳的標的選擇
五、結論
一、投信是什麼?
投信:基金公司透過募集基金獲取一般投資人的資金,利用這些資金幫投資人下決策。
正因為如此,基金每季都會計算績效,投信為了讓自己的基金績效漂亮,會開始在每季季底前拉抬自己的股票,所以才會有「季底投信作帳」的說法!
我認為一般投資者可以多追蹤「投信」買超的個股。為什麼?因為投信買超的個股偏中小型股為主,容易有波動、股價也較低價。
二、外資跟投信的買超差異
1. 外資跟投信買超個股的不同
外資較常介入買賣的個股:大型股為主(台積電2330、統一1216)
投信較常介入買賣的個股:中小型股為主(喬山1736、力山1515)
2. 外資跟投信買盤掛單上的不同
根據這幾年看盤經驗的觀察,投信與外資的掛單非常不一樣。
延續第2點:外資掛單比較難看出來,較時常看到的情況是內外盤皆大量的狀態,再搭配內外盤比。因為外資錢多所以他不怕買不到,他可以慢慢買、並且可以慢慢等,因此內盤掛單也會較多。
投信掛單妮可比較有心得,投信的買盤會比較急、比較快。不過這也許跟買超的個股也有關係,就如同上述所描述的,投信買超個股偏中小型,因此他們的買盤就會比較積極。你可以留意投信買超的個股,通常會有一檔掛單較大量的;這可能是整數關卡,或是故意掛一檔爆大量的單子在上面的價位給你看。
試著去思考:當外盤掛了一檔很大的單量,你第一直覺一定是:「天啊好像外盤很多人要賣欸,那我趕快賣掉好了。」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就落入了投信的圈套了!因為通常,這樣子的爆大量單都會吃過!
圖片製作:妮可
三、投信持股比例超過 15% 就要留意出貨
在談論這一 part 之前,我們必須先知道一個法規:
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第10條第8點:每一基金投資於任一上市或上櫃公司股票及公司債或金融債券之總金額,不得超過本基金淨資產價值之百分之十。
簡單來說就是:單一投信買超一檔股票最多不能超過 10 %。
然而根據過去看盤的經驗來說,若單一投信不能買超過持股10%的前提下;當一檔股票所有投信持股超過 15 %的時候,就要留意是否會出貨。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看實際案例吧!
- 範例一: 2019/04/01 的嘉澤(3533)
從下圖我們可以得知,在四月初時候的嘉澤,投信持股比例來到 17.3 %,已經超過投信持股 15% 以上。若沒有外資接棒買超,這時候就要留意投信是否會開始倒貨。
而在四月初達到高點後,投信開始由買轉賣。因此在這個位階上,盡量不要做多。容易被套在高點!
(圖片來源:籌碼K線)
- 範例二:2019/03/15的緯軟(4953)
一樣的情形,我們打開投信持股比例,發現在相對高點的時候,投信持股比例約16.4%(超過了 15%就要留意!)。因此當外資沒有接棒的時候,就要留意投信是否轉向了!
- 例外案例: 2019/08/19 立積(4968)
超過20%還在漲 ? 為什麼 ?
每一家券商的投信(基金持股)都有買進這檔股票,因此假設每家投信大約都持有 5%,很容易超過 20 %還在漲。這樣的股票,我們要買進嗎?見仁見智。但是會有一個情形發生:「投信作帳絕對不會作這一檔」
投信作帳:「因為基金淨值是每季結算(3.6.9.12月),因此基金經理人為了讓基金績效好看,會在季底的時候大量買進持有股票,把淨值作的好看一點。」
進階學習
每家券商都有的股票,投信作帳通常不會作這檔。試著思考一件事:「假設你要衝刺你的績效,你擁有A、B股票、對手擁有A、C股票」。現在你跟對手的績效很接近,你想要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甩開他,在季底作帳的時候,你應該要買 A 還是 B ?
當然是 B!
B 是別人沒有的股票,你買 A 也會幫助對手提升績效!
(圖片來源:籌碼K線)
結論
對我來說,我特別喜歡投信剛介入的股票,或者是投信持股比例在 5%以內、搭配外資也買超。因為在我心中,投信持股 15% 會是一個門檻。
只要接近 15% 我就會開始留意風險,是否投信會由買轉賣。當然投信持股 15% 我會把這當作是出場訊號、而不是進場放空訊號,每筆操作要了解自己要賺的是什麼。
1. 投信持股 15% 要留意是否出貨(出場訊號、並非進場訊號)。
2. 總有例外:投信持股超過 20% 仍狂飆漲的個股,但投信季底作帳通常不會作帳這一檔。
若喜歡這篇文章,記得幫我分享出去哦 !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 訂閱妮可的專欄,不錯過新文章通知。
- 延伸學習:股票籌碼完整教學:打造自己的選股策略
封面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