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無虞,卻不知為何而活?找回孩子內在「召喚」的力量

二十歲的女孩,來參加成長工作坊,這對我而言較少見,年輕人正充滿活力,身心都向外擴張,不易向內探索。若是想朝內探索,通常是遇到極大的困頓,或者家人邀請來參加。


當我靠近二十歲的女孩,女孩舉起了手,示意我不要靠近。我很尊重她,當眾稱讚她為自己說話,女孩眼眶紅了起來。


有幾次我和工作坊學員對話,站得離她近一點兒,她眼神一看見我,眼淚就不斷湧現了。她在人群中躲得遠遠的,我表達我的關心,但是給她完全的空間。


工作坊結束之後,我收到一封很長的信,是女孩寫給我的。女孩訴說她的困難,陳述她成長的經驗,在一個嚴格管教的家庭,她也很想努力往上,但是她覺得自己不好,內在有嚴厲聲音。她表述自己二十年來,從未與人談過這些,一個人也沒辦法談,我是她第一個願意談的人。


不為人所理解,卻又不知如何表達

這不是一個單一個案,我經常遇到同樣處境,不為人所理解,卻又不知如何表達的孩子。


除了青少年與青年,更有青壯一輩者,不乏名校畢業的成人,他們遇到生命挫折,有些遇到子女問題,有些人完成不了莫名的期望,那個莫名的期望就是說不出。還有一些是想要找回「自己」,其中不乏好職務,收入好的成人。有人生活感到茫然,不知道為何而活?

這些現象愈來愈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當我們的生活條件愈來愈好,但是心靈、人際,或者本書談的人生「目的」,為何卻成為困擾人的主題?

這三十年來時代巨變,我們處於資訊普及,什麼都迅速且擁有的年代,社會結構在無形中變化。因此學校教育轉型了,傳統方式的教學,學生提不起興趣,也缺少對權威的服從,家庭不能只用道理、命令與指責了。與我相熟的好友張輝誠,還有一批熱血教師推動學思達,推展教師與父母推動對話運動,都是一個迥異於過去的變革。


過去傳統權威的應對,在現代家庭、學校中已不適用。堅持權威的養成,會產生的問題,一則是如前述二十歲女孩的狀態,達不到社會的期待,也達不到自己的期待,無能為自己做出選擇。而經常面對失敗的孩子,比過去三十年的上一代遭受更多擠壓、也更常鑽入網路、影音、媒體之間。

衣食無虞的世代,卻少了內在「召喚」力

現代的年輕世代,少了沉澱與生存壓力,也少了如何面對失敗的歷程;物質條件豐富了,輕易在生存上滿足了,卻也無能應對失落了。


什麼是失落呢?失落是人成長的歷程。本書提供發展心理學家的論點,提及J型曲線的位置,結果發現J型曲線的最低位置,是一些「愚笨的錯誤,卻是成長必經的錯誤」。一旦學習者通過這個低點,表現就會屢創新高。


當孩子失落的時候,父母是如何應對的呢?我們不妨檢視,當孩子失敗了、失落了,沒有達成目標時,大人的應對方式如何?是安慰、說教、滿足他、指責他?有沒有更好的方式,我稱之為「對話」的陪伴方式進行?


這個現象,也發生在中產階級。當社經條件已經達到衣食無虞的穩固目的,反而內在缺少一股「召喚」力量,亦即本書提及的「年輕人很少被鼓勵去發現他們內心的召喚……我們經常勸告年輕人去尋找對未來生活比較有保障的職業。」在本書第一章,便引用了兩位青少年訪談,青少年表現出一種疏離感,拒絕承認有任何長期的目標。因為在成長期間,他們未曾有好的連結經驗,未曾有機會為自己負責,內心無法體驗「召喚」的力量。



本書提及「目的者側寫」,提到成立「萊恩的井基金會」的少年萊恩,則是相反的例子。他並非有高度自信,反而多愁善感且有口吃,從沒想過成為領導者。我很好奇他的家庭,讓他走出如今的路,我有一個合理想像,他的家庭擁有良性的互動系統,為他提供了協助與支持,讓他能發展出內在力量,並且透過與外界接觸,發展出同理心。他能實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不僅需要「召喚」,更需要在失落時能被支持。


另一個哈佛女孩妮娜亦然,她的同理心發展於五歲,她與癌症患者接觸是一次重要經驗,讓她毅然投入防癌、抗癌奮鬥。我們不妨想像,若是有一個五歲女兒妮娜,我們是否願意讓她跟癌友接觸?當她遇見癌友,可能會驚恐、害怕、難過或憐憫,父母如何應對她的內在?若是妮娜不斷陳述這事件,父母如何提供陪伴,發展她的同理心,並且允許她被「召喚」?

給孩子「責任」,他們才會站得起來


這讓我想起一個小故事。


我在二○○一年帶學生登山,當時攀登南華山的路斷了,登山老師帶著孩子找路,選擇以繩索高繞的方式,在三百公尺長的斷崖間行走。那天颳風下雨,我們帶著一群十到十八歲的孩子,走了十四個小時山路。孩子們在山屋煮熱食,暫時安頓了身心,經過風雨旅途,他們彼此照顧,隔日朝向登頂之路邁進。


隨行的公視記者訪問創辦人老鬍子,大意是:登山的路這麼困難,路又斷了,你會不會害怕?


老鬍子說:我當然害怕!我怕死了,一個孩子出意外,我們要負擔責任,學校也要關門了。


記者再問,那為何還要讓他們登山呢?


老鬍子的話語我動容,至今在教育的路上,不斷在我心中迴盪,我引用來做這篇文章的結尾:


「因為我們有專業的訓練,也接受專業的評估,適不適合走下去,我們相信專業判斷。我相信我們的孩子,更相信要給孩子『責任』,他們才會站得起來!」


給他責任,允許失敗,懂得應對,那麼孩子內在的「召喚」將顯得更有力量,並帶領著他們勇敢邁向人生的目的之路。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邁向目的之路:幫助孩子發現內心召喚,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經典增修版)導讀推薦




封面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