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如此鍾愛《小王子》?

「任何一個大人都永遠不會明白,這件事居然如此重要!」小王子說。

我們會因為生動有趣或曲折離奇的情節,而喜歡閱讀一個故事。但若一個故事讓你反覆重看或加以反思時,肯定是這個故事與你產生某種層面的共鳴、或某種程度的連結。《小王子》的繪本和書籍已經流傳好幾十年,它不單單是一個普通的故事,更早已成為經典;我們對它的熱度有增無減,從插畫、電影、評論,甚至出現研究《小王子》的專家。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對這個故事愛不釋手,甚至變成與你走過許多傷痛難捱時刻的同伴?

身處「意識」與「潛意識」的邊界打轉

《小王子》也許有可愛的插圖,也許有動人的文字,但那都不是讓它與其它故事與眾不同的地方。它最特別的,是那與現實相連、卻又保有一段不相干的距離。是它那奇幻、卻仍未脫離意識範疇的寓涵。聖修伯里提供了一段恰好介於「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畫布。他並沒有確實表達狐狸代表什麼、玫瑰的意義是什麼、甚至最後小王子消失後還有什麼。你可以說它是愛情、是友情、是夢想等等。但這落在奇幻與現實間、模糊與明確間的故事,反而得以讓讀者投射自我的想像,與內心的渴望在上面。而這個投射的程度,又恰好讓你不太會引發內心事件的情緒與傷痛。


也就是說,也許你會默默幻想自己就是小王子,而男朋友是那朵玫瑰,所以會產生一些鬱悶的深思與回憶。但由於故事本身的懸疑性與奇幻性,因此又不那麼相似。但已是足夠讓《小王子》變成一個獨特的故事。因為它已經開始被你馴養,已經開始與「你」產生具排他性的意義。


像《童話治療》作者 Verena Kast 所說:

「那些童話必須在想像的層次引起我們的注意;它們也必須觸動我們自己心中的圖像,並使這些固著的圖像開始變化。我們可以仔細觀察童話的圖像,它是我們的心像,同時又不是我們的心像,也正因為這樣,它常常能給予我們處理顯現在童話中問題的必要距離。」(1)


這個過程,是透過營造幻想,來了解被你深壓進潛意識裡的內容──是與我們經驗相類似的幻想,來勾起過去的情緒經驗;初讀《小王子》之時,你未必能回想起自己的失戀或失落,只是覺得觸動、覺得感傷。但當你看第二遍,看到電影或另一本翻譯本,或只是一個人搭上火車、看向窗外沉思時,潛意識中的情感也許就會融進意識中的玫瑰,而重新共同出現在意識中。


此時故事成為一項重要的媒介。就像生活中渴求「愛」的時候,你會想起曾有一朵玫瑰,想起曾經一同牽手微笑的美好畫面,想起曾經吵架打破的陶杯碎片,與曾經失去他之後的悲傷失落。但也許你平常不會回想這些事情,你會用大大的微笑、忙碌的工作,或乾脆騙自己這些已經不重要,來掩蓋隨時可能湧上心頭的巨浪。


我們都曾這樣。因為現實太殘酷,讓我們無法用理性面對。所以透過夢境、透過故事成為一個引子,讓你重新與自己取得聯繫。《小王子》的吸引力之一,在於它表達出平常進入不了我們意識的東西。當你碰到奇怪的大人、當他遇見荒唐的自己、當我們有話說不出口、或有回憶不敢向下挖掘時,一個好的故事代替我們前進探險。而那隱約也像是你自身的冒險活動一樣,顫慄且深刻。

「象徵可以說是一種媒介……(探索)這個背後的東西,以及藏在日常生活背後的東西,最後更是指出一個根本有意義的根源,而透過象徵我們才得以進入這個根源。」Verena Kast 說道。

這個根源是什麼?對許多人而言,對我而言,那是希望的象徵。如果《小王子》是我們共同遇到的難題,那麼小王子本身就是一個象徵。他代表的是一個人在這個困難情況下仍抱有希望的態度,小王子所面臨且急於解決的難題,也正是我們必須解決的難題。

當你心中越是渴望,《小王子》越能同理你的期盼

「夜裡,你仰望著星星。我家那顆星星太小了,我沒法給你指出它在哪裡。不過這樣反而好。對你而言,我的星星就會是滿天星斗之中的某一顆。那麼,所有的星星,你都會喜歡看的。」小王子笑著說。

對我而言,這是非常帶有希望感的一段話。如同聖修伯里想告訴所有看過《小王子》的人們,他寫出許多的象徵、帶出眾多的期盼,讓你在生活中會想到 B612、狐狸、或玫瑰。但《小王子》終究距離你真實的生活太遠,無法指出對你有什麼幫助。不過,這樣也好,這些星球、狐狸、與玫瑰對你來說,就會成為你生活中看到的某些事物,你會敏感於你所發現的一切,你就都會喜歡看的。因為:


「星星是很美的,因為有一朵我們看不見的花……」

「沙漠是很美的,是因為在某個角落裡,藏著一口井……」


你想像著那裡是有一朵花、那裡是有一口井。你能與小王子的意念產生共鳴。你也會開始懷有希望,對還能回到星球感到興奮,為曾找到的那隻狐狸有所感觸,為能找到的那朵玫瑰盼望。

「對你們這些同樣喜歡小王子的人來說,就像對我來說一樣,如果在某個地方──不管那個地方是哪裡──有一隻我們並不認識的小羊,還有一朵玫瑰花,那麼無論羊是吃了玫瑰花也好,沒把它吃了也好,宇宙的一切都會因此而截然不同。」

你有了想像,對生活產生意義,那麼眼前的一切就不只是表面所看到的那樣,不論是這本《小王子》、人行道上的一朵花、或是你的生命。因為,那變成與你產生聯繫的事物,而你也會開始對這一切有所感情、有所期待。小王子,或說是飛行員,他們仍懷有希望。被社會世俗化的人則慢慢失去希望,也失去生活的動力;因為喪失期待,也就沒辦法接受追求希望時所帶來的模糊感,而需要能實在握緊的東西,像是錢、外表、按讚數;但這些東西沒辦法為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或愛,所以慢慢的也容易像是失去感情一般,不再有活力。


也許有些無奈、有些失落,但你心中仍有個期待──不希望自己變成那個樣子。因為你知道,與玫瑰相擁的時候、與狐狸玩耍的歡樂時光、與飛行員獨處的溫馨片刻,那種平靜踏實的感受,才是真正使小王子開心、使你滿足的,重要的東西。

現實生活中,能讓你開心、滿足的是什麼? 

「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那隻狐狸說道。


老實說,我覺得小王子是一個議題很多的小孩。他根本只活在自己的世界。是因為他糾結在一個情感上無法解決,造成後續的情緒與認知困擾。但,這不就是在說我們自己嗎?也許不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也許不會如願解決問題。我們就如同小王子一樣,被奇怪的問題,被不聽自己說話的人,和被過去的愛所困擾,但這其實這也是我們被他共鳴的所在──因為小王子就像我們自己一樣,惦記著那個情感,但無法真的做些什麼。


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我認識的人裡面,有人很在意多用了一張衛生紙,有人很在意臉上多了一條淺淺的皺紋,有人很在意是否不小心讓別人不開心。但那是你真正在乎的事情嗎?還是說,你在乎的是,不再會被外界認同?不再會被他人重視?不再會被任何人喜愛?所以你表現出不是你真的行為或話語,而像是屈服於那條毒蛇一樣──從飛行員的角度來看──你走向極端。


飛行員無法為小王子做些什麼,他看著他離開,那是種無力的感受。如同你看著自己,卻無法為生活做些什麼一樣,無奈。小王子本身是這樣帶有情感糾結的個體,與你我的處境都是這麼類似。它就像你心中意象的表徵一般,活現在故事中。並用充沛的隱喻,得以同理到你的內心深處(2)。所以讓我們被安慰,讓我們覺得不那麼孤單。小王子懂你,這讓你能放鬆許多。可能讓你開始需要《小王子》,而能夠學著不需要那隻毒蛇。

好多朋友告訴過我,他們小時候不是特別喜愛《小王子》。但隨著年紀增長,再次看到《小王子》後,特別有感觸、甚至熱愛它。我也是。一直以來,我聽過《小王子》的名號,但從未想瞭解全球數億人、或是我身旁在乎的朋友熱愛的究竟是什麼。一方面是我很少對童話感興趣,可能肇因於覺得自己不會喜歡這種沒有太多幫助的想像。另一方面是沒有人特別和我提起這本書,可能因為我流露出太多所謂「大人」的氣息,難以靠近。所以其實這篇文章的目的,除了用文字讓我真正紀念《小王子》之外,也為我曾經失去的小王子致歉,我忘記他好久好久。直到一部電影、一本書、與一個人,才讓我重新看到 B612 的光影。

「小王子逐漸睡著了,於是我把他抱在懷裡重新趕路。我的心情很激動。我感覺如同抱著一件脆弱的寶藏,甚至好像地球上沒有比這更加脆弱的東西了。這個熟睡了的小王子之所以讓我非常感動,是因為他對一朵花的忠誠,因為那朵在他心中閃耀著光芒的玫瑰花。」

也許就像許多文章談論的,小王子代表了一個引領我們做夢的勇氣(3)。而會讓你如此緬懷他的原因,則是因為他牽起了你的手,讓彼此的夢想不再孤單。

再次閱讀《小王子》

「你將永遠是我們的朋友,你會想跟我一塊兒笑。有時你會不由自主地打開窗戶,就只是為了內心那份小小的喜悅。你的朋友們看到你笑著仰望天空,會覺得很訝異。這時你就可以對他們說:『沒錯,星星總會令我發笑!』而他們會以為你瘋了。」小王子說。

一次次的閱讀,一遍遍的文本分析,對《小王子》來說都不嫌多。因為這是讓我們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鍾愛它的原因,更是讓我們接近人群,與明瞭世界運作的方式之一。


「只要一個童話故事滿足了許多人的有意識和無意識需求,人們就會帶著極大的興趣反覆地講,反覆地聽。」(4)


透過故事,我們進入潛意識的幻想世界,進而能夠接近自我的核心。把曾經遺忘的、曾經被忽略的東西,重新帶回意識中。而這個過程,小王子提供你勇氣,與支持的力量。就像有人仍然懂你作夢的原因。《小王子》同理了全球數不盡的夢想者們,讓我們自由。


也許,當你願意讓它進入你的內心時,就會像我一樣如此感動。我對《小王子》的熱愛,就像人類心理一樣,我寫它、我研究它,這讓我更了解自己,更了解我所在乎的人群與生活。


所以,現在仍這麼鍾愛於《小王子》。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參考資料

  1. 維瑞娜‧卡斯特。(2004)。《童話治療》。麥田。
  2. Wickman, S. A., Daniels, M. H., White, L. J., & Fesmire, S. A. (1999). A “primer” in conceptual metaphor for counselors.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77(4), 389-394.
  3. 安東尼.聖修伯里,艾班‧瑟里吉耶, 戴芬‧拉克華, 歐利維耶‧奧戴爾, 魏吉爾‧塔納斯。(2014)。《小王子經典珍藏版》。水滴文化。
  4. 貝特爾海姆。(2015)。《童話的魅力》。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所有圖片來源: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