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溝通」到底要不要學文法?

英文文法是很多學習者的痛點,尤其是那煩人的規則跟變化,光是記住就已經很困難了,更何況還要運用?想到這邊,你可能不禁覺得:「母語人士都不用學文法了,到底我們為什麼要學啊?」


以我自己同時身為英語學習者跟教學者的想法,我認為「母語人士」跟「英文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兩者的思維差異非常大。



舉個中文例子:「我早上已經喝過咖啡了。」

主詞:我

時間副詞:早上

動詞:喝

時態:已經…過…了

受詞:咖啡

沒錯,中文也有文法,而且很多時候跟英文文法是可以對照的。假設今天有位學習中文的外國人,在沒有學文法的狀況下,他可能會說:

「我喝咖啡早上。」

用英文語序直譯,而且因為英文時態跟中文時態的變化方法不一樣,所以要是不告訴他,我們都用:「V過、已經V了、V了」代表作過了或完成的概念,他們在短時間內根本沒辦法講出一句聽起來至少順耳的中文,頂多只能傳達大概意思而已。


相對的,我們確實可以不學文法,但是就如你今天聽到一位中文初學者說出:「我喝咖啡早上。」


我們身為中文母語人士,當然不會怪他,但是會大概想:「阿,可能剛開始學中文而已。」但接下來的溝通可能就沒辦法那麼自在順暢。


但是,假設他今天只掌握關鍵的語序跟時態變化,他就可以在短時間講出:「我早上喝過咖啡了。」、「你昨天去了台北嗎?」這類雖然簡單,但是語序正確且清晰的句子,甚至還能夠透過這些關鍵節點不斷加長句子跟變化,不斷提升中文能力。


所以反過來,我們這些英語學習者能夠透過掌握關鍵的重點文法,讓我們講出來的句子更清楚、更好理解,讓對方可以更無壓力且更有意願地與我們多聊聊。



文法的角色是:「表達特定細節意義的習慣用法。」且只要針對日常溝通最常出現的關鍵,能夠將單字串成一句語序正確且清晰的完整句,就可以大幅提升溝通的深度。


所以除了語序以外,我們平常溝通最常表達哪些概念呢?是不是時間地點、肯否定、因果關係、時間邏輯等,其實列出來,根本不會太多,甚至國中早就已經學過了,但是為什麼我們文法卻還是學不好呢?


原因在於:「花太多時間背中文敘述規則,而不是理解語感跟運用!


以下用簡單的例子,讓你直接懂聽起來很複雜的三個時態:未來簡單式、未來進行式、未來完成式。


想像一下今天是禮拜六,你媽發現你在打電動,就問你說:「你什麼時候要做作業?」

你就可以回答:I will finish my homework tomorrow.(我明天會完成我的功課。)用簡單的will V 表達將會做的事情,這就是未來簡單式。

接著,你媽又問說:「你明天不是要看電影?那什麼時候要做功課?」

你就可以回答:I will be doing my homework tomorrow afternoon.(我明天下午「將會正在」做功課。),就是will將會 + be Ving 正在,就是未來進行式。

最後你媽又問了:「那你晚上來得及看電影嗎?」

你就可以回答:I will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by tomorrow night.(我明天晚上以前「將已經」完成功課了。)簡單地用will 將會+have Vp.p.已經,就是未來完成式。

看完你會發現,其實時態變化跟邏輯非常簡單,試著多用溝通角度理解邏輯語感少用中文敘述的複雜的規則跟專有名詞,你就可以很快開始流暢溝通。


再舉個例子。


如果你只是試著用英文單字拼湊,可能只能講出:We, friends, 10 years


但是如果你只是學會了完成式,你就可以將上面三個字串成一句意義清晰且完整的表達句:

We have been friends for 10 years.


對於聽者來說,這兩句給人的感覺絕對有差!


所以,不要再說學文法不重要了。再怎麼樣,最重要、最常使用的工具一定要學會,而且千萬不要被規則綁住,重點是:「表達的文意與文法的邏輯」。會使用了,自然就會記住變化,不要讓規則凌駕於表達之上喔!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封面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