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轉化的技藝學-內在修行談的是什麼?(1/2)

《 生命轉化的技藝學 》:「真正的修行絕對是一個殺戮戰場!它折磨你原來的信念,折磨你以為永恆的東西,你所有的一切都一併受到折磨。」 他說明,修行是一種接受處境,不強求外物,讓該發生的自然發生。但這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認清之後的甘願接受。不是「習得無助」,而是學會與命運和平共處的態度。

一個人怎麼從「存在」的狀態切換到「存有」?也就是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力


這種「存有」狀態讓你詢問「我是誰?」、「我的生命中什麼才是重要的?」、「活了幾十年,這些造成憂鬱痛苦的事情還要繼續下去嗎?」這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只有是否願意層層褪去外殼,接近自己的外在身體與內在感受,臣服於自然。


不管任何的諮商議題,心理師無法改變任何事情。我們協助你看清自己的想法、有個情緒出口宣洩、提供不同觀點、建立行動計畫。但最後的最後,一切的改變或不改變,離開晤談室後的實踐,還是回到個人的「修行」。


所以什麼是修行?




修行是一種「褪去執著」的過程,在生活中一絲一絲梳理思考的亂流、撫平情緒的凹折。它並非特定宗教或儀式的樣態。修行在於生活的每一個細瑣,你的緊握或鬆手。有些人緊緊地抓住「自我」,在死前最後一刻都活得有「利益價值」,生命到最後一刻都是朝向「自我」。有些人放下生命的必然,將臨終前體悟到的經驗開放給更多人,這是朝向「他人」。


像是書中提到,這是「認生」或「認死」的過程。認生的人也許會有許多頭銜,有世俗的「成功」,因為他們是透過社會給予的「利益價值」將死亡給遮蔽,幸運的人獲得商業機會、頭銜不斷攀升、賺進大把鈔票,獲得滿堂掌聲等。但越是將「利益價值」看得越重的人,失敗時也會摔得越重。當無法再以種種「成功的衣裳」掩蓋時,忽然間與死亡赤裸裸地相對時,死亡會以他最害怕的姿態襲來。 

「橫豎你最後會死,而這個死的『契機』,並不是一般所講的『我要怎麼死』,或者『我要死得怎麼有意義』,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覺得我對我的這個人生感到很迷惑……我知道一定有某些東西我沒有『轉』過去。可是,我卻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以及我為什麼『轉』不過去。」

決定要死的那一刻,方法與價值通常不會是重點,那是理性的產物,一個人只想趕緊了結這痛苦的當下。但是對於心中跨不過的那個檻,總是有所芥蒂:「我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他也曾經活著,雖然不是很快樂,但也不至於想去死。所以在遭遇某些事情時能夠跨越,為什麼在這些事情上,驅使他前進的動力就嘎然停止?


這是生命中很大的一個困惑,你可以說是生物性的腦神經傳導物質分配不均,但在人的世界,一定還有些巨大的原因,讓我們想「咻」一下的消失不見。

所以這裡要問的是:「我想逃避的是什麼?」、「進入我的生命,卻與我相互排斥、糾纏不清的是什麼?」

「認死」是瞭解人終將面對死亡,在這沿途的過程中,可以如何積極的把握。聽起來有些哀傷,但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是向死亡走去,這是不可避免,卻是眾人避之不談的事實。那麼很多人就會問了,如同在諮商中常被問到「既然活著沒有意義,那為什麼不死掉?」這是個假命題,因為反過來說也成立:「死掉也沒有意義,那為什麼不活著?」,「因為活著很痛苦啊!」是什麼讓你痛苦呢?如果放掉那些東西,會發生什麼事情?


活著的意義在於,你可以選擇。


這個選擇不只是我「要」什麼或「不要」什麼,「持有」是「權力」的代名詞,而權力的反面就是負擔,持有的越多,身上背負的重量越重。名與利是最常見的心理負擔和威脅,也是一個人沒辦法「認死」的關鍵,因為一旦認了,他就會覺得「我什麼都沒有了」。但如果你仔細觀察,最初維繫你生命的、感動的、值得活著的並不是這些東西,這是後來社會教導我們,才化作自己的一部分,並主宰了自我。 

「真正的修行絕對是一個殺戮戰場!它折磨你原來的信念,折磨你以為永恆的東西,你所有的一切都一併受到折磨。」

修行是一種接受處境,不強求外物,讓該發生的自然發生。但這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認清之後的甘願接受。不是「習得無助」,而是學會與命運和平共處的態度。 


修行是一個動詞,能夠「面對」前方迎來的種種事件,它是一種推動生活位格的力量,讓你從這個角度移到另一個角度;甚至不同於僅僅地觀看,那是「身在其中」與「身在其外」的巨大差別。當事件真實地「朝我而來」,我會慌張、恐懼、強作鎮定、崩潰、再次振作,那就是轉動生命的發生之際。 


這是一個卸下面具、放下我執、感受知覺、以及碰觸內在的可能過程。不再以自我為將僵固的核心,而是可流動的。「我」也並非總是具有指向性的「自我」,而是可以放心地成為廣袤無邊的大海性存在。


意識上,無論自我修行或陪伴他人,真正領會與觸動的,都發生在眾多雜訊後的極小段空白。那對理智是空白,但對心靈深處則是被撫慰安頓之時。 


突然「空白」的剎那,跳脫了現實中的固有思考,跳脫了「自我」,你會發現心靈中的某些東西能夠移位了。 

但「如果你的世界百分之百都生存在現實中,那你肯定會死在裡面。」

生活有喜怒哀樂,有時則會跌入絕望的淵谷,如果沒有一個「自由空間」,像是憧憬的想像或安靜的空白,一個供你跳脫現實的心靈場域,你就會全然的泡在那個絕望裡出不來,沒有另一個空間「逃生」,則在絕望的情緒中死去。因為出不來,或說無路可走,唯一的空間就是「現實」。但現實是「硬的」,它是至高無上的真理,你怎麼可能去改變真理? 


除非在不同脈絡裡。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