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成就更好的自己

有追蹤我facebook的朋友,應該都有留意到我每隔一陣子就會做一些新的事情,也時常會發布在調整、在轉向、在嘗試的各種消息。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你怎麼常常在調整?我看你做的順順的不是嗎?還是有什麼問題我沒看到?」


我告訴他:「是沒有什麼問題,但就是要持續調整。」


他對此表示不解,問我:「順順的,生意好,收入也不錯,為什麼還要一直調整?」


這個問題其實很有趣,並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可以來說說我的想法。



剛成為自由工作者時,你一定很擔心自己的收入穩定度問題,但只要你的專業沒問題,也願意經營自己,一般來說稱個一年應該就會穩定下來。但這個穩定可能只是「收入」層面,但你做的是否開心呢?


我是這麼定義開心的——做的事情自己喜歡、時間的投入適量,收入達到你滿意的水平,如此你能兼顧生活與工作,排除其他原因的話,你應該會對當下的工作狀態是滿意的。


講課講多了,覺得錢賺到了,但沒太多的熱情,因為自己的學習停滯了,所以開始接顧問工作。剛開始只在意收入要能跟上當純講師的時候,所以也接了各種顧問工作,收入很快的超越了當純講師的時期。但工作複雜度提高,投入的時間又變的更多了。收入沒問題,工作內容沒問題,但工作的時間失衡了,此時我又開始調整顧問工作的佔比,改由其他收入源來填補這塊缺口,也找了一位正職員工來幫忙。


兩個月後,這種運作模式又上軌道了,但我又準備調整了。


「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調整呢?」


藉由不斷地調整位置、轉換視野,從中看見不一樣的自己。圖片來源:unsplash


其實從過去在公司工作,我就是這個習慣,當一件事情上軌道,我就會再去找下一個困難的題目。當我有本事靠著講課一個月收入XX萬時,這個能耐就成了我獲取收入的baseline。


也就是說,不管如何,我透過講課,是有本事每個月賺XX萬的。此時,我嘗試其他事情的風險很小,因為就算失敗了,我最多退回來原先的模式,我還是有本事一個月賺xx萬的。


當你意識到這件事,其實你就有打破現狀的本錢。


我的嘗試,只是希望追求更開心、更短的工時,承接更有趣的工作,還能維持相同或更高的收入。一旦你嘗試成果了,人生又進階了,而失敗了,風險也很小,而這正是我頻繁調整背後的思路。


每一個昨天,都是今天的baseline。站在這個baseline上再往前看,一般只會進步,很難再退步了。


剛成為自由工作者時,收入還不如在公司工作高,工作挑戰性也較低,更沒有團隊的奧援,一切得自己來。後來收入有了,但工作內容不是那麼喜歡,所以我又開始刪減部分課程,加入訂閱課程;


一段時間後覺得自己時間多了,但缺乏成長,我又增加了一些顧問案子,此時的收入跟工作的成就感又上升到另一個層次;


經過幾個月,這種生活模式又進入穩定狀態,所以我又開始想調整,所以我找了第一號員工,緊接著又得砍掉一部分收入來源,準備把資源往新的方向配置⋯⋯


我就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調整步調,如果你過的並不好,那你應該扎扎實實的做點事,讓自己最少在收入上稍微無慮。而當你有了穩定收入後,我鼓勵你應該想想一年、三年後的生活,而想像中的生活應該要比現在更好,再回過頭來想想——現在的你,可以做些什麼?

持續嘗試新的事物

多年前我還在企業上上班時我就有個習慣,那就是一直去嘗試那些自己沒嘗試過的事情。


在TutorABC的時期,其實我壓根兒沒有負責過7*24小時的維運工作,但我主動去承接了這個任務,初期確實很痛苦,每天晚上都要被on-call,壓力跟精神消耗其實比我原先預期的更嚴重,不過我在接下來之前就打定主意用三個月的時間來理順流程,把正規的機制建立起來。


接手的第一個月,我先整理各種常見的問題,也找人一塊整理近500張未結的issue單,第二個月開始我們已經將結issue降到200張左右,而on-call的比例也從原先一個晚上2-3次,變成兩個晚上1次左右。第二個月,我們進一步將幾個常見問題的root cause排除,issue累積的速度減慢,未結issue單的數量一度降到100張以下,而一些監控機制與異常處理流程也開始有了雛型。


第三個月開始,其實很多事情都上了軌道,我需要的就是把一些計畫中的項目落實下去。這個時間點距離我進公司其實才半年的時間。


持續嘗試新的事物、嘗試處理不熟悉的工作,每天都比昨天進步一點點。圖片來源:unsplash


緊接著,我又去承接了公司重要專案會議的owner跟組織調整的策畫者角色,這個工作的複雜度是前者的多倍,因為面對的都是公司各部門的頭,所以我又進入兩個月的超級忙碌期,期間都在做跨部門溝通、協調、折衝,設計恰當的流程與制度,讓大家清楚新的做法與架構如何解決大家的問題。


經過兩個月的討論與試運行,這件事又逐漸上了軌道,組織又進入常規狀態,而維運工作也按著原先的計畫進行中,一些雖然還在進化中,但其實我對未來會怎麼樣的可預期感是相對較強的。


接著,我又看到了產品的缺口,在那個時間點,我們其實並沒有到位的產品經理,而這個缺口導致我們在設計、開發與市場端出現了諸多的問題,但說實在的,產品經理這個角色在公司裡一直都是吃力不討好,要承擔的壓力與責任其實挺嚇人的,但我還是去跟本來的負責人談談,可否讓我接手來負責產品,我還記得我問他時,他反問我:「你確定嗎?怕你會被追殺到死。」


我點點頭,後來我們花了三個月左右做權限移轉,這個坑其實挺大的。為了做好產品,我們團隊佈建了運營、行銷、內容、數據等各種職能的人,運作了將近一年,團隊才上了軌道。此時,我又開始想玩點其他的⋯⋯


我這性格與行為從我在鼎新時就有,一直跟我到現在。


做一件新的事情,做到上軌道,再做另一個新的事情,再做到上軌道,周而復始。


這背後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能力跟經歷的baseline,當我站上了這個baseline,我就想往下的高度走,如同我現在在做的事情一樣。


如果你目前的生活很穩定,但還沒達到你理想的狀態,應該試著取捨,捨棄掉能創造些微價值,但不夠好的部分,然後加入一些新的嘗試或挑戰,藉此讓自己在三個月半年後站上另一個baseline。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封面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