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會走路的翻譯機」的稱號,口譯過上百場大型活動;曾任中央廣播電台英語新聞主播、外交部國際英語演講會會長,也翻譯過書籍、電影、影片等內容——大家眼中的浩爾 Howard,是個擁有閃亮頭銜、專業形象的「金牌口譯員」,儼然是人生勝利組的典範。
看似走在人人稱羨的道路上,卻也有一段痛苦的撞牆期;而故事開端,居然與學英文的初衷有關。
真實世界的英文,是什麼模樣?
一開始學英文的初衷,是從小跟爸爸一起看 HBO 開始的。影劇中角色說的話語、語調、表情令人著迷,讓他更想了解「英語世界的國度」長什麼樣子。長大後,他把握機會,大二暑假前往美國迪士尼打工,讓他意識到什麼是「真實世界的英文」。
浩爾這麼描述在台灣學英文的模樣:學校教的英文,彷彿是個會考試、有禮貌、守規矩的「乖乖牌」——他不去 party、不會把妹;不到處惹事吵架、也不懂得自己發聲。整體來說,是個安靜謙虛、溫和有禮,卻也十分無趣的人。而這麽平面英文教學,到了真實世界中卻派不上用場。
求學時期所學的「乖寶寶英文」,讓他在工作現場無法自在地與人應對,這也是許多台灣學子到海外求學、工作後碰到的問題。當時只會講出課本、考試中學到的浩爾,場景一換就派不上用場;聽力上大致能理解,但只要遇到不懂的口語用法,當下就只能愣住,不知道如何應對。
後來如何突破困境?在聽、說上卡關的浩爾,決定坦誠以對。坦白說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勇敢地請對方再說一次,其實是化解窘境的最佳方法。
跨文化衝擊下,浩爾意識到自己不足之處;而這時候自己能做的,就是從他人身上「觀察與模仿」,補足自己需加強的地方。
「剛開始,我打定主意不做口譯」
成為口譯員之前,浩爾也曾迷惘過:外文系畢業後的出路五花八門,翻譯、語言學、文學研究、英語教學,到底哪條路是自己能深耕的?因此在大學時期,他接英文家教、到補習班打工、旁聽文學研究所、上網接翻譯case⋯⋯,盡可能地嘗試每一條路線、不讓「迷惘」二字困住自己。
經過一連串的嘗試後,發現自己對「翻譯」、「教學」更感興趣。但通往口譯的路,其實是由筆譯一點一滴鋪成的。
「剛開始,我打定主意不做口譯。」浩爾說得理所當然:「對當時的我來說,(口譯)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他自認從小在台灣學英文、反應沒有別人快;相較在國外長大的同學們,自己並沒有多大的優勢。
但大四的口譯課拓展了他的眼界,想法也自此改觀。
「那時我才知道,口譯是可以被訓練的技能(trainable skill),而不只單靠天分。」難道不需要有點天份嗎?被這麼一問,他接著回答:「天分會有幫助,但努力的練習是少不了的。」
系上老師鼓勵,加上自己的志向所趨,畢業後他開始準備翻譯所考試、同時參加逐步口譯比賽。「不知道是神經大條還是心臟比較大顆,」他自嘲「也許勇氣也是一種天份。」
勇於嘗試、不畏懼在大家前說話的浩爾,坦承當時最難克服的,其實是「在大家面前展現自己沒有把握的事」。光想到上場時可能單字念錯、文法不對、語意不全等會當眾出糗的時刻,就令人坐立難安。相較於能事先準備好資料、在電腦前安穩查好「試題」的筆譯員,口譯需面臨的種種的不確定性,讓浩爾再一次地認識自己。
「一開始口譯的時候,學到最多的,是『放下』。」聽起來似乎頗有禪意?
「放下恐懼,讓自己能快速地調整、試錯。讓自己不這麼害怕去犯錯,」相較於不容許出錯的筆譯,口譯似乎留有一絲喘息的空間。「我告訴自己:『你可以犯錯,只要再改正就好,但要加快腳步!』」
到了台上總會緊張,如何不讓情緒誤事?「緊張不一定是壞事。」浩爾認為,上台後會恐懼、緊張在所難免,但也因此分泌了大量的腎上腺素。這時,把「緊張」轉化成「期待」,告訴自己「我很興奮」而非「我好緊張」,更能有超乎平常的表現。
專業、燒腦:口譯員怎麼看口譯?
口譯是個需要高度專注的職業,在每個口譯當下,沒有時間、心思想其他事情;也因為這樣,浩爾少了很多「自尋煩惱」的時刻。他開玩笑道:「在那個當下,我可以暫時地逃避人生,做我喜歡的口譯!」但下一句話,他轉為正經:「所以我一定要全神貫注、服務好觀眾,才有辦法做好我的工作。」
而需要在短時間內接收講者內容、轉譯成其他語言的口譯員,不可能每個領域都了解通透。碰到自己不熟悉、跨領域的主題,要如何準備?
除了自己做「單字表」的基本作業、列出專有領域的相關單字外,浩爾也分享了一個訣竅:「找專家聊天」——透過觀察與模仿,快速學習業界間會如何說話、討論。在這過程中,可以快速了解專業術語外,也能抓到特定的說話方式,更有助於口譯現場發揮。
浩爾口譯現場:2018 金馬影展大師講堂|麥可唐納 Master’s Talk: Mychael Danna
對於過去的自己:「我沒有時間理你」
在「斜槓」一詞出現之前,浩爾已經是斜槓了。但成為斜槓,並不是刻意為之,而是自然發生的。主業口譯之外,他在平台上開課、與朋友合夥創業、經營社群媒體、寫文出書,甚至開始嘗試演戲⋯⋯,如此多元的角色、忙碌的生活,要如何取得之間的平衡?
「我是一個時間管理很差的人,很難取得平衡。」浩爾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忙碌的生活,讓他每個禮拜、甚至每天的行程都長得不一樣,工作跟生活的時間幾乎重疊,他卻樂在其中。生活被工作塞滿,難道不覺得厭煩嗎?
「很多人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但我不會,因為我不覺得這是在工作。我在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字句間,已將對工作/生活的喜愛表露無遺。
採訪近尾聲時,我們請他用五個關鍵字形容自己。想了一下,他說:「好奇心、樂於學習、積極、主動、正向」看似相像的五個字,同樣透露出對於未來的期盼。問他有什麼話要對過去的自己說?他猶豫了一下,卻語出驚人:「我沒有時間理你。」為何對過去如此絕情?頓了一下,他補充道:「感謝你是曾經的我,帶給我很大的影響。但我沒有時間理你,我要繼續追趕現在的人生。」
訪問當天是下午三點,早上上完表演課的浩爾,還沒有時間進食就接著受訪。問不用休息一下嗎?他微笑表示沒關係,可以直接開始。
馬不停蹄的步伐、奮力向前的姿態;浩爾即使處於夾縫,仍舊拼命跨過。
延伸學習:浩爾的發音口說課|從此說一口漂亮英文
延伸閱讀:
攝影:姚荏富、黃立銓
撰文:葉菀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