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人沒你想得那麼壞:小心,你陷入「單一思考」的陷阱題了嗎?

小時候因為網路不普及,所以很多的卡通就成了我們的共同回憶,像是魔法咪嚕咪嚕、大嘴鳥、忍者哈特利之類的(透露年齡了嗎?)。


但我覺得以前部分卡通對小孩非常不好的地方是:「把壞人塑造得很壞,好人就是善良正義。」所以小時候常常會一邊幫主角加油,然後一邊想壞人怎麼還沒死?



「非黑即白」的貼標籤方式,雖然可以讓小孩馬上理解劇情,但卻也讓我們從小養成「二元思考」的習慣,常常覺得「看到A就等於B,你有某個特質就等於壞人,所以我有資格制裁、批判你。」


這不僅限制了小孩的認知能力,習慣不思考就下結論,只因為「認為自己是正義的,對方是奇怪/不一樣/邪惡的」就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小事情像是取綽號、嘲笑對方的習慣、穿著、行為等,嚴重一點,甚至會集體霸凌

二元思考的極致展現:網路霸凌

尤其這個概念被深植在腦中後,長大就會持續延伸,容易只看表面輕易的下定論。


思考一下,你有沒有類似的體驗呢?


例:

  • 考上XX學校,你未來一定成功啦!
  • 當公職真爽,鐵飯碗又輕鬆。
  • 媽媽在家真爽,還能帶小孩出門喝下午茶。
  • 看XX就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自己遇過的:


  • 阿你是改名字才成績進步那麼多嗎?
  • 應外系只讀英文,根本廢系(或:你是XX系的喔,阿是能做什麼?)
  • 畫畫又賺不了錢,會餓死。
  • 在家工作真爽,躺著就有錢賺。


這些都是「習慣不思考,直接貼標籤」而產出的結論。但只要我們「願意多思考一下」或「親自做看看」,就會理解上面的言論多膚淺。

這也是許多人不尊重專業的原因,因為沒有想過別人背後付出的努力以及專業。

圖片來源:pixabay


這樣的「二元思考」方式,讓人們容易只看到其中一個面向,只憑著誰的一篇貼文、一張照片、一部影片,就直接定義一個人,而且還會對當事人持續追打、嘲諷;但殊不知,我們其實根本沒跟他相處過,事情發生的當下也不在現場,但表現得卻好像比誰都瞭解真相一樣。

“Don’t judge other people too quickly. You never know their whole story and why they did or didn’t do something. Be empathetic.”—— Sam Altman

但就連當事人也會因為自己的立場,對事實產生曲解


所以嚴格來說,沒有人真正了解事實,頂多是其中一個看事情的視角,所以沒有人有資格去評判別人。


這樣的風氣,媒體也須要負起很大的責任。如果連本該保持客觀中立的媒體也帶頭看圖說故事、發立場偏頗、未經確認的內容,那無異於帶頭霸凌。

有點像是國小班上的小霸王,為了引起同學注意,到處講別人壞話,讓全班不清楚事情全貌的同學一起討厭對方。

不要小看自己的影響力

現在的電影或卡通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讓壞人為了壞而壞,而是透過故事帶出造成今天這個行為的背後脈絡。像是最近大家熱烈討論的Joker或是寄生上流,讓我們不會輕易地批評電影裡的壞人,而是清楚知道:「一個簡單的結果,其實背後有無數個因素互相影響,甚至自己可能是其中一個推手。


你的任何一個情緒、行為、一句無心的話、對任何事情的反應,都有可能對某個人造成極大的影響


  • 今天可能會因為一個你的真誠感謝,讓一個原本心情不好的店員振作起來......
  • 今天可能會因為你開車時的禮讓,讓一位新手駕駛避開某些危險......
  • 今天可能因為你選擇耐心的跟你的同事溝通,讓某個重要的專案成功了,而這個案子後來造福了無數個家庭......


而這些都可能只是開端,後面造成的正面蝴蝶效應更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我自己能夠走到今天,也是遇到了許多身邊的人的「小小行為


  • 當初我不小心把同學的杯子摔破,假如她沒有慷慨地說:「妳是為了幫我抬椅子欸,又沒關係!」讓我直到今日,都能更願意的幫助身邊的人。
  • 假如當初在我國二跟大家一起亂改聯絡簿上的成績時,老師沒有告訴我:「人家不會記得你的成績,只會記得你作弊。」那我也不會從此痛徹醒悟、抓到讀書的方法,現在可以應用在教學上,幫助更多學生。
  • 假如當初沒有遇到那位想盡辦法用各種有趣方式來教英文的老師,我可能到現在還是討厭英文
  • 假如當初在我成績爆爛時,我家人沒讓我買那本漫畫教學書,我可能今天沒辦法學會電腦繪圖,用插畫讓英文更輕鬆。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自己的影響力,你的每個小小選擇,都在大大的影響著你的人生以及整個社會。


每個人的「小小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力,都是無法想像的。圖片來源:unsplash

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遇到不順心的體驗時,如果對方還在現場,可以試著溝通,並且意識到對方可能也是別人的父母、手足、孩子、朋友、伴侶,在別人的人生故事中是很棒的角色;這樣溝通才能儘可能減少自己的立場,並且「真正解決問題」。


畢竟,事後如果上網發抱怨文、黑特文,其實更多是在發洩不滿,希望其他不在場的人認同自己的立場,對解決問題一點幫助都沒有。


就算無法順利溝通,未來我們可以把黑特文改成「有建設性的負評」,指出好的體驗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為什麼覺得不滿意。如果未來有改善會願意修改負評,這也是一種溝通——讓對方更有動力改善產品以及服務,有效解決問題


只要你願意開始,雖然一開始人少少的,但漸漸地,一兩個影響到一群人、一群人慢慢影響整個同溫層,漸漸形成一股風氣。這樣整體社會進步的速度就會更快,而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環境就會變得更好、更友善。


這樣的習慣對自己也好,可以練習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意識到我們平常容易忽略的視角、更容易思考整體脈絡,在做事的效率、完整度都能獲得大幅提升。

拓展認知邊界最好的練習:感謝

試著感謝所有可能對你手上產品有貢獻的人,例如每天早上喝的熱咖啡:


  • 感謝店員讓我能喝到熱得咖啡,冬天那麼冷還能暖手+提神。
  • 感謝設計杯子的設計師、量產杯子的廠商,讓我們可以方便地享受咖啡。
  • 感謝農夫種出了品質那麼好的咖啡豆、感謝貨車司機把咖啡豆送到各個店家。
  • 感謝馬路上畫線的工人,讓貨品可以安全的送達。
  • 感謝鋪馬路的工程團隊,讓路面那麼平整。
  • 感謝倉庫的清潔、維運人員,讓咖啡豆可以完好的保存……


只要仔細思考,你會發現「簡單的事情,其實一點都不簡單」,身邊任意一樣產品/服務,背後都有一大群不同專業的人們,付出各種努力,讓我們的社會更安全、方便、美好。


以前你可能不會特別注意路上的人,但習慣這樣思考、感謝之後,你會發現路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少了任何一個人,我們的社會都可能不一樣。

每個人都是環環相扣,社會風氣也是每個人天天的小決定形成的。

所以,讓我們今天開始練習感謝、堅持做出好的選擇,這樣的行為影響一個接著一個人,一群接著一群……,不只是減少誤解與霸凌,讓每個人更加尊重彼此,讓社會變得更美好,你的人生也會因此大大不同。


最後,送給大家一部影片:



讓我們天天成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一起加油吧!

YOTTA 你最專業的學習夥伴,提供優質內容與有趣觀點,擴大豐富你的視野。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